中國消費價格跌幅加劇,引發通貨緊縮擔憂

中國CPI創三年來最大跌幅,PPI減幅擴大,凸顯經濟復甦面臨的挑戰。

國家統計局週六(12/9)在聲明中表示,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5%。這是自202011月以來的最大跌幅,低於經濟學家在彭博社調查中預測的0.2%跌幅。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年比下降3%,而預期為下降2.8%。工廠出廠成本已連續14個月陷入通貨緊縮的泥淖。

今年大部分時間,中國一直在努力應對物價下跌,而世界上許多其他地區的央行則專注於抑制通膨。彭博經濟 期望 通貨緊縮風險將持續到2024年,因為沒有足夠的催化劑來應對房地產市場低迷,抑制了需求和價格。

通貨緊縮對中國來說是危險的,因為它可能導致經濟活動螺旋式下降。通貨緊縮也會降低刺激經濟的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因為價格下跌會降低企業收入,並使企業更難償還債務。北京最近轉向財政政策刺激內需,預算赤字意外增加,並鼓勵銀行幫助地方政府以較低利率進行債務再融資,以幫助提高其支出能力。

看法:中國11CPIPPI意外地疲弱,中國經濟前景再受打擊,官方對應的政策期待加高,但難度也加高,對中國股市與原物料可能有更進一步的衝擊。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