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明明:東盟對我國出口替代效應已初顯苗頭,但無需過度

【中信證券明明:東盟對我國出口替代效應已初顯苗頭,但無需過度放大這一擔憂】在國內疫情形式仍然嚴峻,上海疫情防控政策仍未放鬆的背景下,東盟復工復產對我國出口影響幾何?中信證券明明債券研究團隊4月26日研報指出,現階段,東盟對我國出口的替代效應已經初顯苗頭,但無需過度放大這一擔憂。1、現階段,東盟對我國出口的替代效應已經初顯苗頭。2021年9月以來,美國從東盟進口的份額基本維持在10%水平,而從中國進口的份額從19.7%降至18%。考慮到當前國內局部疫情對於國內供應鏈的擾動尚需一定時間修復,而東南亞地區復工復產正進一步推進,因此預計來自東盟的出口替代效應或階段性增強。(1)越南對我國小部分輕工產品的出口市場形成替代,包括橡膠及其製品、服裝、鞋靴、帽類以及玩具。2021年9月以來,美國從越南進口的主要商品中,輕工類製品所占份額出現明顯增長。例如服裝類的份額從2021年9月的14.3%升至2022年2月的18.9%;鞋靴類和帽類的份額分別從2021年9月的20.4%%和8.4%升至2022年2月的25.5%和14.3%。相比之下,同期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相關商品份額則出現小幅回落或震盪趨勢。(2)泰國對我國的出口替代效應集中於橡膠及其製品,對於服裝和機電產品的影響較小。2021年10月以來,美國從泰國進口的主要商品中,橡膠及其製品的份額從14.38%回升至15.49%,較快的份額提升預計會對我國相關產品形成一定的出口替代。(3)馬來西亞——或對我國的印刷品及紙製品、機電產品和家具形成一定替代。美國主要從馬來西亞進口印刷品、機電產品和家具等。2021年三季度以來,上述三類商品的份額均出現明顯提升,其中印刷品及紙製品的占比從2.03%升至3.18%,而同期我國相關商品的占比則從55.7%回落至46%。2、無需過度擔憂東盟對我國出口的替代效應。當前,國內出口的「近憂」在於供給端衝擊,東南亞本輪出口高增早已在2021年四季度就已發生,且東盟作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在RCEP關稅減免以及原產地累積原則等利好下,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規模進一步擴大。因此對於東盟的出口替代效應需要理性看待,無需過度放大擔憂。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