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銀上調中國GDP預期 美國科技戰策略轉向

國際至少9家大型銀行上調對中國2025年GDP的預期,市場認為中國可能在下半年追加5,000億至1兆元人民幣刺激方案並降息20個基點,但傾向採取緩和、漸進式的政策。

從輝達恢復H20晶片供應中國、美國取消EDA出口限制等可觀察出,美國的科技競爭策略開始轉變成維持依賴而非全面圍堵。中國科技企業得藉由限制放寬加速自主研發。

陸港股近期偏多看待, 惟A50高檔承壓須謹慎操作,不宜過度追高。

 

【外銀上調中國GDP預期】

華爾街銀行上調中國全年經濟成長預期

在第二季經濟數據優於預期的推動下,至少9家國際大型銀行(如摩根士丹利、高盛、巴克萊)上調中國2024年GDP成長預期至接近5%,澳新銀行甚至預測2025年將達5.1%。

【外銀上調中國GDP預期】

通縮仍是挑戰

第二季名目GDP成長僅3.9%,顯示價格下跌風險加劇。摩根士丹利指出「產能過剩」、「通縮仍是核心挑戰」

降息與寬鬆

市場認為中國央行可能在下半年追加5,000億至1兆元人民幣刺激方案並降息20個基點,但不會推出大規模刺激,中國政府傾向漸進、有針對性的寬鬆措施。

 

【美國科技戰策略轉向】

從全面圍堵到維持依賴

近期美國取消對中EDA軟體出口限制及AI擴散規定的撤銷,更恢復了輝達H20晶片銷往中國的限制。

彭博社指出,美國對中國科技封鎖的策略正從「阻斷獲取」轉向「維持對美國技術的依賴」

戰略邏輯的調整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強調,新策略不是放棄封控,而是「不賣最好的技術,但穩住市場依賴」,這與白宮AI負責人David Sacks「過度遏制反而刺激中國自主」的觀點一致。

中國技術自主反獲動能

彈性出口政策反而激發中國企業自主研發,在緊張時期被迫尋找替代,在放鬆時則可囤積美國技術補足缺口,長遠看將加速去美依賴。

美國轉向更有彈性的政策

輝達2025年Q1獲得160億美元H20訂單,並推出專為中國設計的RTX PRO晶片,技術規格刻意壓低至出口門檻。若因先前的科技限制失去中國市場,將削弱輝達的定價權與研發投入能力。目前川普政府更傾向於更有選擇和帶有交易性質的技術政策。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