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季度GDP成長放緩至4.7% 零售銷售疲軟拖累總體經濟

中國經濟成長跌至五個季度以來最差水平,隨著領導高層周一召開十年兩次的政策會議(三中全會),北京方面面臨提振信心的壓力。國家統計局周一(7/15)公佈的數據顯示,第二季GDP年比成長4.7%,低於預估中值5.1%。上半年成長5%,符合北京5%左右的年度目標。

數據中反映的疲態可能會更強烈地呼籲北京加大力度刺激經濟成長;這是第一組不會受到疫情所造成的統計失真影響的數據。這些數據公佈的同一天,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召開三中全會,這項會議旨在制定未來幾年主要的經濟和政治政策。

國家統計局在聲明中表示,要堅持底線思維,充分估計發展中的困難、挑戰和不確定性,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更好統籌穩成長和增後勁,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發展和安全,進一步實施好宏觀政策,精準發力、持續用力、形成合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創下2022年以來最慢增速,由此可見,雖然政府推出補貼計劃並鼓勵更換老舊車輛和家電,但消費者仍不願消費。「以舊換新」計畫未能拉動支出。由於雇主削減工資和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家戶未來仍將保持謹慎態度。

中國政府先前表示,將不舉行原定於周一的現場發布會,改於網絡發布第二季度的經濟數據。北京上一次打破月度經濟數據發布形式的傳統是在202210月,當時正值中共二十大,中國領導層改組,習近平取得第三個任期。

經濟學家呼籲中國當局在為期四天的會議中處理房市低迷,促進技術自給自足,緩解地方財政緊張等議題。

中國迄今重啟成長引擎的作為集中在供給側,隨著長達數年的樓市低迷繼續不利信心並抑制消費,內需仍然持續疲軟。預計房地產危機在未來幾個月甚至幾年內仍將是經濟的最大威脅。隨著北京的貿易夥伴對中國商品設下新壁壘,中國今年主要成長引擎的出口也面臨不確定性。

看法:令人失望的數據可能會引起人們更加關注三中全會,習近平和其他高級官員料將在會議上討論他們對中國經濟的長期願景,但中國政府還有多少政策工具令人信心薄弱。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