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金磚國家與國際貨幣體系、去美元化和黃金的關係演變

(圖/世界黃金協會)

1970年代以來,美元已成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但其霸權地位不斷遭到許多國家反對。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一直在考慮建立從政治或從貨幣出發的制衡機制來抗衡美國的霸權地位,但一直沒有實際行動。

近期事件(如疫情導致的供應鏈中斷,美國在俄烏衝突期間實施的嚴厲制裁等)加速了去美元化的呼籲,使得金磚國家聯盟的吸引力開始越來越大,阿根廷、印尼、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墨西哥、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和埃及等都申請加入或表示有興趣加入。

考慮到金磚國家的國土面積、人口和自然資源與潛在的新成員等,這規模相當於半個世界。2023 3 月,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在中國斡旋下恢復了外交關係,這可能是兩國加入金磚國家聯盟的前提條件。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外交關係後,將對地緣經濟一體化和後續貿易協定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幫助。

在金磚國家聯盟逐漸強大下,越來越多國家傾向繞過美元去訂定新的雙邊貿易協定,這些因素可能會對黃金的行情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方面,金磚五國中的俄羅斯和中國的央行近年一直買入黃金,長期來看,這已經成為支撐黃金價格的因素之一。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金磚國家聯盟,可能也會增加他們對黃金的需求,進一步支撐或推升黃金價格。

另一方面,如果金磚國家聯盟真的建立起一個從政治或從貨幣出發的制衡機制,這可能會降低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導致美元貶值。這種情況下,黃金通常被視為一種避險投資,投資者可能會將資金轉向黃金,從而推升其價格。

總之,金磚國家聯盟的發展和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確實可能對黃金的行情產生影響,但具體影響的程度仍然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