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術期刊《焦耳》的一篇最新論文引發學界廣泛關注。研究團隊

國際學術期刊《焦耳》的一篇最新論文引發學界廣泛關注。研究團隊在詳細分析嫦娥五號取回的月壤的元素和礦物結構後,發現月壤的一些活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他們以其為催化劑,利用人工光合成技術,藉助模擬太陽光,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氫氣、甲烷、甲醇。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大學教授姚穎方表示,「將來也許在月球上可以就地取材,為宇航員提供生命支持,並製備燃料。」姚穎方介紹,目前,他們正在聯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科研人員,爭取實現地外人工光合成技術在未來航天計劃中搭載試驗,進行真實環境驗證。(科技日報)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