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有機質肥料 有效維持土壤健康

目前正值高屏地區水稻、荔枝及芒果採收期,且今年產量豐盛、品質優良,然而農業生產時會將大部分的生產物當農業產品販售,只有將極少部分回歸至土壤作有機質的補充,使得土壤有機質的流失遠遠高於供給,導致健康土壤逐漸變得貧瘠。目前土壤有機質以市售有機質肥料及堆肥等方式補充為主,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表示,採收期後,可適當施用有機質肥料與堆肥,以維持土壤健康及穩定作物生產。

高雄場長戴順發指出,通常於耕作前及農作修剪後會進行整地或翻土作業,使土壤變得鬆軟,但整地及翻土等擾動土壤的作業,會促使底層土壤充分與空氣接觸、加速土壤中微生物活動,促使有機質快速分解及減少。不過,土壤於耕作初期時,其有機質減少並不明顯,因此農友常疏於土壤管理。

戴順發表示,土壤有機質為作物穩定生產關鍵因子之一,具有協助團粒構造形成、提供土壤緩衝能力及儲藏養分的特性。當土壤有機質含量過低時,土壤中的黏土粒子只會形成單次結合團粒聚集,因此土壤空隙減少、空氣及水分不易流通,致使根系伸展困難,最終造成土壤保水及排水能力降低。長期以往,作物生長所需養分例如銨、鉀、鈣、鎂及氫離子,將因有機質減少而降低其表層吸附並貯藏於土壤,使土壤保肥能力及作物產量降低。

戴順發進一步指出,施用基肥或禮肥時為補充有機質肥料的最佳時期,應於果實採收後或第一次施肥前,採集土壤進行肥力檢測,再依據分析報告作為有機質肥料施用量的參考,即時掌握土壤養分及避免錯過施肥時機。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