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溫超導體有影?美超導先漲

韓國量子能源研究中心近日宣稱,發現室溫常壓超導體「LK-99」,並獲得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專家支持這項理論。消息一出再掀超導體熱潮,激勵美國超導體公司(AMSC)股價在1日盤前暴漲112%,開盤後漲幅縮減至54%。

今年7月22日,韓國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兩名科學家Sukbae Lee及Ji-Hoon Kim在未經同儕審查的arXiv平台上,發表兩篇論文,內容指出以鉛磷灰石為基礎調整而成的合成物LK-99,能在400K(攝氏127度)以下的環境中成為超導體。

假設兩人理論獲得驗證,將是凝聚體物理學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且這項發明將影響現今所有科技領域,不僅能應用在懸浮車輛,還能用來建立高效配電網,解決缺電問題。

雖然LK-99做為超導體良率偏低又易碎,但這項理論已獲得美國專家支持。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物理學家格里芬(Sinead M. Griffin)稍早在arXiv平台上發表論文,聲稱在美國能源部模擬計算下,LK-99結構理論上能在室溫常壓環境構成超導性。

這番言論讓外界更加期待室溫常壓超導體問世,帶動一票超導體概念股上漲,其中又以美國超導體公司漲幅最驚人。今年以來該公司股價漲幅已達182%。

然而,也有不少專家對上述發現抱持質疑。美國伊利諾州阿貢國家實驗室科學家諾曼(Michael Norman)表示:「韓國的論文相當業餘。他們對超導性了解不深,且論文提出的部分數據相當可疑。」

諾曼表示,鉛磷灰石並非金屬,是不具傳導性的礦物,因此以鉛磷灰石為基礎的合成物,本來成功機率就不高。他也認為,韓國以銅原子取代部分鉛原子進行結構調整,沒太大意義,因為銅、鉛電子結構類似。


e27575b0b76fe08e40d601f9691f99de_600X600.jpg

工商時報 陳穎芃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