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椰子綴蛾免煩惱 檳榔安全用藥找到了

椰子綴蛾為檳榔重要害蟲且缺乏輪替藥劑,經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以室內藥效試驗評估適用藥劑,經篩選再歷經相關藥效、藥害及殘留等田間試驗結果及安全評估,終於找到對椰子綴蛾有較佳防治效果的賜派滅、亞滅培及培丹3種藥劑。

農糧署統計資料顯示,檳榔栽種主要集中在屏東、南投、嘉義、花蓮和台東等地,目前栽種面積約為4萬公頃,僅次於水稻。為重視農民安全與農產品品質,農業部積極推動檳榔有害生物管理及安全用藥規範,以解決檳榔栽種過程中的病蟲害問題及食安疑慮。

農藥所表示,儘管檳榔普遍被認為是一種省工且易於栽培的作物,但生長過程仍會面臨病蟲害的威脅,過去因檳榔並非政府推薦或鼓勵栽培作物,當病蟲害疫情出現時,農民往往難以辨識,更無可用之防治方法,導致少數農民不得不使用未登記農藥來應對病蟲害。在相關規範缺乏下,檳榔果實可能出現不當藥物殘留導致食安疑慮外,也可能影響檳榔園生態環境。

為配合農委部推動《檳榔專法》管理政策,農藥所於2019年底啟動辦理檳榔有害生物管理及新增安全用藥之作業,並進行相關評估(含蜂毒及環境)。並與動植物防疫檢疫署通力合作下,2020年~2021年陸續公告檳榔椰子綴蛾、花薊馬類及炭疽病等合法防治用藥及其安全使用方法。

農藥所指出,椰子綴蛾為檳榔重要害蟲,雖已通過庫斯蘇力菌SA-12進行生物農藥防治,但仍缺乏輪替藥劑,經以室內藥效試驗評估適用藥劑,篩選出賜派滅、亞滅培及培丹3種藥劑對椰子綴蛾有較佳的防治效果。再經相關藥效、藥害及殘留等田間試驗結果及後續之安全評估,通過農藥技術諮議會審議,目前防檢署已於今年4月11日正式公告增列檳榔椰子綴蛾用藥。

由於椰子綴蛾主要在花苞形成初期危害,防治用藥建議為50%培丹SP於檳榔花苞形成初期施藥1次;20%亞滅培SP及150g/L賜派滅OD於檳榔花苞形成初期開始施藥,施藥間隔7天,施用次數3次。這些推薦藥劑皆經果實殘留試驗,並完成施用人員人體暴露風險評估及建議檳榔殘留限量,同時訂定安全採收期為60天。

農藥所提醒,亞滅培及培丹對蜜蜂仍有一定毒性風險,考量蜂群傍晚前回巢習性,也提醒農民用藥時機為傍晚後施藥,以降低對蜜蜂傷害,且施用上述3項藥劑時,為維護農藥施用人員之安全,應著長袖、長褲,且應戴FP1等級以上口罩、護目鏡或面罩,並戴橡膠手套。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