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特科技董事長 余維斌 客戶最佳助攻手

宜特科技(3289)創立滿30年,董事長余維斌以新台幣1千萬元創業,在精準掌握市場需求下,公司成立第二年即開始獲利,30年後宜特市值突破100億元,在這期間,余維斌和經營團隊不斷調整營運策略、精進公司體質進而推動公司營運成長,2024年宜特年營收創下歷史新高、轉投資公司也完成整合,並布局先進製程及先進封裝所需的各種高階驗證分析,將推動宜特科技2025年維持成長。

宜特邁向第二個30年,針對未來營運做出擘劃,以下為余維斌專訪。

問:去年營運創高原因及今年營運展望?

答:宜特2024年全年合併營收43.46億元,年增14%,創下歷年新高紀錄,主要受AI、先進封裝、先進製程和車用電子等領域需求成長驅動。

在營運策略上,宜特持續深化技術優勢,並積極投入新興領域。AI、高速運算與車用電子市場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故障分析(FA)、可靠度驗證(RA)、材料分析(MA)等業務的增長。宜特不僅在核心技術上持續精進,更在國際市場強化了品牌能見度,吸引國內外大廠的合作與訂單,因此推升全年合併營收創高。

聚焦高成長領域

 展望2025年,宜特將聚焦AI、高速運算、車用電子、太空環境測試、先進封裝與先進製程等高成長領域,強化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推動今年業績持續成長。

問:子公司創量與宜錦去年合併,新宜錦2.0表現亮眼,本次合併所帶來的綜效,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答:旗下子公司宜錦科技與創量科技於2024年第一季底完成合併。過去宜錦科技專注於積體電路(IC)薄化及金屬沉積業務,而創量科技則從事晶圓針測(Wafer Sorting)及成品測試(Final Test)服務。透過合併,雙方可在運籌管理、技術、人才與資源共享下,優化資源配置,預期可降低成本並提升競爭力。

合併完成後,宜錦持續專注於節能元件解決方案,協助主要功率元件客戶通過各大AI伺服器終端客戶的嚴格驗證,並陸續進入量產,對2024年下半年營收和獲利有所貢獻,合併後綜效已逐步顯現,不僅節省管理營運成本,亦提升了競爭力。

展望未來,宜錦營運穩中求進,積極強化其產品布局,包括AI伺服器、車用市場,以及PC/NB消費性產品。隨著AI伺服器市場的快速成長,宜錦科技未來將聚焦於此領域的深耕與創新。此外,車用市場的庫存調整接近尾聲,今年有望迎來新機遇,而PC/NB市場預計於2025年從庫存調整中逐步復甦。

問:宜特近年來擴產策略主要集中在台灣,請問是否有計劃將版圖擴展至海外?

答:宜特在美國及日本原本就有據點與代理商。隨著各國積極扶植本地半導體產業,紛紛推動半導體製造本土化,希望在後疫情時代的新科技應用,如人工智慧AI、電動車等關鍵產業中掌握主導地位。為貼近全球市場,就近並即時服務國際客戶,宜特全球布局如火如荼展開,積極於新市場尋求合作夥伴,並與當地品牌企業展開更多合作,但不一定要建實驗室,宜特堅持「產品研發最佳助攻員」、「品質把關最佳防守員」的企業核心價值,扮演全球電子產業客戶的堅實後盾,並與客戶一同迎接未來科技。

問:宜特成立30年,公司對邁向下一個30年有何規劃?

答:過去30年我帶領宜特團隊,不僅在客戶開發下一世代產品之前,走在客戶前端,先了解市場脈絡與趨勢,提供客戶開發新產品所需要的解決方案。宜特專注於提供科技產品驗證與測試方案,已替客戶解決無數棘手問題;在歷經無數產品驗證和測試的洗禮,並累積了極具深厚的技術經驗與厚實的技術基礎,洞察產業痛點與需求。

讓客戶更輕鬆

宜特邁向第二個30年,「宜特2.0」正式鳴槍起跑。目前除了提供客戶電動車、AIoT驗證分析解決方案外,更進一步的在AI(HPC)、先進製程、第三類半導體、太空環境建置驗證分析平台,從「解決客戶的痛」升級為「讓客戶更為輕鬆」的目標,提供更快速、更優質的解決方案,成為加速產業躍進的推手。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