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重稅 台太陽能廠短空長多

美國對東南亞太陽能產品長達一年的貿易調查結果終判出爐,決議對東南亞銷往美國的太陽能電池及模組課徵3,521%關稅。茂迪總經理葉正賢預期將引爆東南亞模組廠的關廠潮,元晶也指出,將有助於台灣廠商減緩未來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壓力。

 美國商務部4月宣布對來自東南亞四國(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柬埔寨)的太陽能模組課徵高達3,521%的反傾銷與反補貼稅,明確打擊中國企業透過第三地規避關稅的行為。此外,美國總統川普亦公開支持對中國製模組課徵145%的關稅,全面提升非美生產產品的進口門檻。

 回應美國高關稅與能源主權政策,碩禾更是開了第一槍,宣布投資收購美國模組生產設備,規劃於6月1日於加州正式啟動生產,建立碩禾於美國的首座太陽能模組製造基地。該基地初期產能規劃為550MW,預計兩年內擴充至 2GW。

 碩禾表示,此次收購標誌著碩禾正式從太陽能材料供應鏈延伸至下游模組製造,將導入台灣生產技術與品質標準,打造結合「導電漿+模組」的整合供應體系,有助產品符合「美國製造」條件,進入聯邦與企業大案場採購名單,實現當地化銷售與即時服

 對於美中貿易戰升溫,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表示,貿易戰影響匯率,隨著新台幣走強,對於美元計價的進口商品來說,採購成本減少,估計約有3%的幅度。而且東南亞出口的太陽能模組無法出口到美國,只能往台灣、日本、澳洲等不受關稅影響的地方,現在有顯著的議價優勢,至少有5%的折讓。匯率和報價都更好,一來一回之下,估計成本大約降低8~10%,有助於毛利率提升。

 葉正賢表示,美中對抗之下,讓所有中資公司在海外投資的電池和模組廠將面臨關廠的命運,但是在高關稅之下,既有的庫存勢必將向美國以外的地區、包括台灣到處傾銷,但終究難逃關廠,對於台灣等其他業者來說是「短空長多」。他也提出警語,面對接下來的倒閉潮,如果台灣系統業者安裝這些海外模組,等於是未來20年沒有保固,絕對是划不來的投資。

 元晶表示,美國過去太陽能模組主要是從泰國等東南亞四國進口,隨著美國對於東南亞四國祭出高稅率,對於台灣太陽能廠商來說等於是減緩了未來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壓力。不過東南亞四國的太陽能廠在終判結果出爐前,已大量將產品銷往美國,庫存去化需要一段時間。除此之外,東南亞四國為消化手上的庫存,來台傾銷情況也可能因此加劇,值得關注。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