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拉貨效應 3月外銷訂單大增

經濟部統計處22日公布3月外銷訂單金額530.4億美元,年增12.5%。各界關注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影響,統計處認為到4月外銷訂單數字出爐才見真章,如以目前廠商動向調查來看,因新興需求強勁、訂單此消彼漲,趨勢尚不明確,預期4月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3月減少。

 據統計處分析,3月外銷訂單530.4億美元,較上月增7.3%,較上年同月增12.5%,主因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產業等商機熱絡,不過,傳統貨品因需求偏弱,加上部分產品受海外同業低價搶市影響,客戶下單觀望,抵銷了部分增幅。

 如按貨品別觀察,統計處表示,受惠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殷切,帶動電子及資訊通信產品接單呈雙位數成長,光學器材因半導體產業用光學檢測及量測設備訂單續增,加上面板及光學鏡頭接單成長,年增亦達雙位數。

 傳統貨品方面,僅機械因自動化設備及部分工具機訂單成長,呈現年成長;化學品、塑橡膠製品因海外同業低價競爭及客戶採購保守觀望,致接單減少,基本金屬因鋼鐵市場需求仍弱,皆較上年同期退步。

 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推出的關稅政策,各類別廠商都表示會受影響,少數廠商3月出現提前拉貨情形,不過具體影響程度仍要看4月實績。

 據外銷訂單受查廠商對4月份接單看法,預期接單將較3月份增加的廠商家數占14.1%,持平者占56.2%,而減少者占29.7%,按家數計算的動向指數為42.2;按接單金額計算的動向指數則為47.4。

 統計處預期,4月份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3月份減少,其中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及光學器材動向指數分別為49.5、48.4及44.5。

 統計處預估,4月外銷訂單接單金額500億~520億美元,年增6.2%~10.4%;黃于玲表示,預估值年增率仍為正成長,有些廠商回應有增加或不受影響、有些廠商回應減少,兩者訂單比例差異不大,因此仍以季節性變化和模型預估。

 往年4月份,因季節因素,有7成機率會發生月減。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