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國銀作夥 催生黃金代幣化

國際金價驚驚漲,市場對黃金的關注度升溫,黃金代幣化議題浮上檯面。臺灣銀行為國內黃金交易最大批發銀行,正攜手土地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臺灣企銀,及民營銀行中信銀行、永豐銀行、上海商銀、將來銀行共9家銀行,針對黃金代幣化進行PoC(概念驗證)實證,預估年底前提出驗證可行性結果。

銀行主管透露,此案由臺銀向金融科技創新園區提案,進行底層技術研究,若透過區塊鏈技術將黃金代幣化,未來可應用於多元場景,例如黃金存摺目前採計帳式,投資人持有達一定數量後,可以至分行換成實體黃金,但跨行提領黃金很麻煩,各銀行實體庫存有限,需向臺銀調度,再安排運鈔車運送,因此提領門檻不低,銀行也會收取一筆不便宜的手續費,補貼運輸、保全等成本。

一旦黃金代幣化後,客戶拿著憑證到指定分行,即可更快速地完成提領,跨行間清算速度隨之加快。國內環境若更開放,未來客戶可直接拿到黃金錢包、黃金token(代幣),也可以用來質借。

銀行主管表示,現階段實證聚焦進行整個架構驗證,之後法規開放的話,除了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不動產也有可能代幣化,在實體世界做更多開放式的應用,推動金融市場數位創新。

目前進駐金融科技創新園區的業者,皆可提案申請聯合自主實證,由園區協助與主管機關進行前期溝通,並舉辦說明會,提案時程通常在上半年,為期半年研究,以黃金代幣化實證案為例,預期年底可提報研究成果。

銀行主管強調,基於避險需求考量,民眾會考慮購買現貨黃金窖藏,雖具備保值功能,但也面臨保管空間、安全與流動性不足等問題。因此黃金存摺的推出,使投資黃金更便利,買賣交易快速,投資人僅需透過帳面操作即可持有黃金,也不須考慮儲存空間。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國內黃金存摺開戶數已達430萬戶,平均每5人就有1戶,顯示黃金存摺在台灣已是成熟商品。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