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廠區復育瀕危動物有成

氣候變遷引發的自然災害,對企業營運造成潛在衝擊,也提供了調適與創新的契機。台積電在《113年度永續報告書》中,整合科技發展、環境保護及生態平衡,參照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建議的方法學,識別全球廠區、台灣在地供應商與生態系統的相互依存關係,並以《生物多樣性宣言》為原則,啟動涵蓋棲地、物種、知識培力三大面向的「Eco Plus! 生態共融計畫」,串聯產、官、學、研、非營利與非政府組織,共同加速推動生態復育與自然教育培力。

 企業公民責任必須與日俱進,從CSR(企業社會責任)到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長期價值創造,再到TNFD對自然影響的精準管理,反映了社會對企業影響力的期望不斷提升。

 當企業公民責任已不再是選擇性,而是融入商業模式與全球永續目標的必要條件。顯示企業必須更積極、系統化地面對環境、社會與治理的挑戰,以確保長期競爭力與共好。

 台積電自去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推出「Eco Plus! 生態共融計畫」迄今,在生物多樣性領域成果斐然。棲地方面,完成大肚山生態廊道潛力區評估、友善耕作策略規畫、盤點保育共生地(OECM)資源,並與有關單位交流有效的保育措施管理做法。

 物種方面,台積電完成巴氏銀鮈、環頸雉保種資源需求評估,並於今年4月攜手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分署、台中市政府農業局,成功移置瀕危野生物種巴氏銀鮈於其廠區庇護池,為全台首家於廠區復育瀕危動物的企業。

 知識培力方面,台積電進行台灣鳥類地圖全台優先樣區調查、累積台灣鳥音辨識資料庫,亦完成24校iNaturalist愛自然公民科學推廣,並透過「生物多樣性獎學金暨提案獎勵」共同深化生物多樣性知識培力,第一屆獲獎名單亦已公布於台積電官方網站。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