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能源危機燒向亞洲?

俄烏戰爭開打後將歐洲推入能源危機的深淵,外界也關注亞洲是否受到衝擊,專家指出,亞洲由於燃煤發電的比重較高,因此整體能源供應仍無虞。

由於俄羅斯切斷天然氣供應,歐洲陷入天然氣短缺,許多國家今冬都面臨能源危機,英國電力公司已經發出可能停電的預警。

在歐洲積極搶購天然氣之下,許多原本銷往亞洲的液化天然氣(LNG)紛紛轉為輸出歐洲,亞洲發電業者不僅LNG的進口來源受限,甚至必須付出高價才能買到LNG。

歐盟周二公布對抗高能源價格的新措施,但放棄對俄羅斯天然氣價格設定上限的計畫。俄國稍早已警告,如果歐盟設定氣價上限,它將切斷對歐盟的所有燃料供應。

標準普爾環球首席能源策略師艾亞(Atul Aryal)指出,雖然俄烏戰爭帶動全球石油與天然氣等燃料價格全面飆漲,但並未損及亞洲的能源生產。

艾亞進一步表示,「在亞洲地區,各國基本上比較不用天然氣發電,而是用亞洲地區出產、且較便宜的煤炭。」

能源顧問公司Wood Mackenzie亞太地區電力暨再生能源研究部主管惠特沃斯(Alex Whitworth)指出,不像歐洲主要是靠天然氣發電,亞洲天然氣發電占比偏低僅11%,而且天然氣供應主要是來自亞洲地區區內為主,LNG進口只是一小部分。

惠特沃斯表示,「儘管燃煤發電比重開始在下滑,但亞太地區整體燃煤發電比重仍超過60%。」

此外,由於價格上漲,亞洲的LNG進口量也明顯下滑。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最新的天然氣報告,今年前八個月亞洲現貨或短期LNG進口量較去年同期銳減28%,整體LNG進口量也下滑7%。

IEA指出,全球LNG最大進口國中國今年前八個月的進口量暴跌59%,巴基斯坦更劇減73%,印度與日本進口量也分別下滑22%與17%。



工商時報 林國賓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