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去風險」 中國管制鎵、鍺出口

中美晶片戰升級,針對美國聯合荷蘭、日本擴大封鎖中國半導體產業,中國商務部3日以國安名義,宣布自8月1日起對涉及半導體原料的鎵、鍺實施出口管制,業者未得到許可,不得出口。由於中國為鎵、鍺儲量大國,鎵更涉及當前各國全力研發的第三代半導體,此舉恐衝擊全球半導體市場。

由於美國財長葉倫6日將訪中,中國此時釋出口禁令,時間點頗堪玩味。外媒日前披露,美方最快7月初頒布最新對中晶片禁令,意在限制中國AI科技發展,但禁令將等到葉倫返美後再宣布。但此刻中方從半導體原料上掐緊產業喉嚨,反制意味甚濃。

美股3日開盤後科技股漲跌互見,費城半導體、那斯達克指數均呈上揚,美科技類股似乎未受到此消息面影響。

中國商務部及海關總署3日公告稱,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經國務院批准,決定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相關措施自8月1日起實施。

其中,鎵相關物項包括金屬鎵、氮化鎵、氧化鎵、砷化鎵等八類。鍺相關物項包括金屬鍺、磷鍺鋅等六類。

公告指出,出口經營者應按照相關規定辦理出口許可手續,並透過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向中國商務部提出申請,商務部收到申請後將進行審查,若企業未經許可出口、超出許可範圍出口或存在其他違法情形,將由商務部或海關等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者,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次中國管制出口的鎵和鍺,均是半導體重要材料。鎵的化合物廣泛用於微波通訊、積體電路、發光二極體等。鍺用於製造電晶體、光纖通訊及各種電子裝置。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鎵礦儲量,鍺礦儲量則占全球四成。目前半導體行業是中國金屬鎵最大的消費領域,約占總消費量的八成。

在半導體領域,第三代半導體以碳化矽(SiC)與氮化鎵(GaN)為主。近年中國在以矽材為主的晶片領域投入大量資源,但是成效不彰,且在美方「卡脖子」下難以發展先進製程。因此從「十四五」規劃起,中國全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相關技術領域投下約人民幣10兆元,希望實現彎道超車。(相關新聞見A3)



工商時報 李書良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