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通膨最壞時間已過

美國通膨降溫的最新動態及其影響,政府部門密切關注。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13日表示,6月美國通膨率降至3%,中國大陸通膨率降至零,我國也降至2%以下,反映俄烏戰爭所引發的這一波通膨,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美、台不致於陷入「工資與物價螺旋上漲效應」,經濟可望加速復甦。

高仙桂指出,這一波因俄烏戰爭所引發的原油、黃豆、小麥、玉米等農工原料飆漲,導致全球通膨升溫,但隨著各國升息引導經濟軟著陸,近期各國通膨率明顯趨緩,這一波通膨最壞時間已經過去。

依主計總處統計,今年6月我通膨率1.75%創近兩年最低、韓國2.7%、歐元區5.5%,都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日前中國大陸公布的6月通膨率更已降至0%,美國也降至3.0%。

高仙桂認為,隨著各國通膨降溫,美國為主的各國不致再暴力升息,研判這一波升息已邁入尾聲,平穩的情勢有利於景氣復甦,台灣的情況也是如此,至於近月通膨率的下滑,又有人擔心會出現通縮(deflation),她表示,全球目前並沒有通縮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高仙桂點出工資的變化將是未來觀察的重點。她說,通膨率受原物料、工資這兩項因素影響,隨著原物料價格走跌,各國通膨趨緩,但與此同時,由於過去兩年因疫情退出勞動市場者多,加上少子化讓人力吃緊,如今全球服務業普遍有缺工的現象,而缺工又導致工資上漲,美國近期工資漲幅逾4%,仍在較高的水準,研判工資漲幅居高不下的情況,還會持續一段期間,所幸近期物價走緩,因此台灣、美國等多數國家將不致於陷入「工資與物價螺旋上漲」的效應。

高仙桂表示,雖然地緣政治仍有許多變數,但由於近期通膨降溫,讓全球經濟風險降低,預料下半年景氣復甦可望加速。



工商時報 于國欽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