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振中:貪腐就是扭曲關稅 台灣盼有公平環境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甫簽署,在「反貪腐」議題部分,行政院政委、經貿辦總談判代表鄧振中14日表示,貪腐就是一種扭曲的關稅,就是一種貿易障礙。台灣是貿易大國,期盼有公平的環境,因此自身就有義務遵守。未來將以透明及公正方式進行政府採購義務、納入對環境重視、納入對勞工保護、反貪腐合作措施、避免成為涉貪外國公職人員避風港等規範,內容包括禁止向移工收取額外費用、禁止賄賂金額認列企業費用、拒絕貪腐官員入境等的執法變革。

經貿辦說,自WTO成立以來,促進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努力除了關稅減讓議題之外,降低或排除非關稅性的貿易障礙亦為追求目標,其中,「反貪腐」便是近年來包括APEC、CPTPP的重要議題之一。

經貿辦說,為企業建構公正且鼓勵誠信的社會環境,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然而,隨著地緣政治的競爭轉趨激烈,部分國家協助企業,或企業本身運用非公平競爭手段,獲取他國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影響力,其中利用賄賂的手段最為常見。為使企業競爭更為公平,國際間需要更多國家共同合作採取反貪措施。

鄧振中表示,「貪腐就是一種扭曲的關稅,就是一種貿易障礙。台灣是貿易大國,我們期盼有公平的環境,因此我們自身就有義務遵守。」他另說明,台灣和美國共享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基本價值,雙方有共同願景一同維護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自律律人,因此,台美貿易協定便在首批協定中將「反貪腐」議題納入。

經貿辦說,2023年6月於台北舉辦「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國際研習營」,也首次將反貪腐議題納入執法合作範圍,當時法務部長蔡清祥表示,「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仍然善盡《聯合國反貪腐公約》的義務,並將公約國內法化,法務部樂見與美國強化在經貿貪腐行為的執法合作與對話。」蔡清祥亦表示,2023年1月公布的國際清廉印象指數(CPI),我國分數及排名逐年躍升,與美國相近,對未來擴大與美國反貪腐執法合作深具信心和期盼。

經貿辦說,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反貪腐章節條文重點涵蓋,以透明及公正方式進行政府採購義務、納入對環境之重視、納入對勞工保護、反貪腐合作措施、避免成為涉貪外國公職人員避風港等規範,內容包括禁止向移工收取額外費用、禁止賄賂金額認列企業費用、拒絕貪腐官員入境等等的執法變革。協定不僅向世界宣示台灣捍衛民主、法治環境的決心,更可帶動外商投資台灣的信心—公平競爭將是台美社會營商的基本。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