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管理人才缺 施振榮籲企業超前部署

撐起台灣半邊天的半導體產業生態鏈,在地緣政治考量下正加速赴美、歐、日設廠,雖進一步延伸台灣的國力,但隨著企業國際化的進程加快,台灣很快就會面臨國際管理人才不足的問題,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指出,人才是企業競爭力的根本,企業應要重視。

為此,施振榮與雷鳥全球管理學院、東吳大學商學院攜手發起推動「半導體產業國際人才培育計畫」,今(26)日他並以智榮基金會董事長身分,與雷鳥全球管理學院院長Dr. Sanjeev Khagram、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共同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攜手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國際管理人才的需求展開超前部署。

施振榮表示,台灣本身巿場有限,因此要提高所能創造的價值,台灣就必須要國際化才能做出更大的貢獻,國際化是台商必修課,而國際化的關鍵是人才,將台灣的價值有效落實。但他也指出,國際化的能力需要長期累積,目前台灣的人才都不足夠。

他以半導體供應鏈赴歐、美、日設廠為例指出,歐、美、日對於半導體製造文化的觀念與台灣皆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如何改變歐美日當地人的觀念及人力的培育是目前的當務之急,且需要長期投入。

為此,他也特別呼籲企業要及早部署,訓練更多的國際化管理人才。尤其台商赴海外拓展製造據點或是著眼海外巿場,都要從王道思維出發,與當地合作夥伴建立一個可以共創價值且利益平衡的機制,並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相信一定能幫助台商在海外成為大家最佳的合作夥伴。

特地來台的Dr. Sanjeev Khagram也表示,此回三方合作的「半導體產業國際人才培育計畫」,不僅是一項計畫,也是一項承諾,計畫以各產業需求,量身訂制高階國際管理人才培訓課程,除可讓台灣的各管理階層及員工在工作崗位上效率提升外,外派職員也可在短期間內適應當地文化差異,無縫接軌的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

東吳商學院阮院長金祥則指出,國際化人才的不足是台灣企業國際化所面臨的共同問題,一位好的國際化人才除了專業及語言能力外,也需具備「學會學習(Learn to know)、學會做事(Learn to do)、學會共同生活(Learn to live together)及學會發展(Learn to be)」四大特質,才能與世界所有人對話、產生連結,進而做出貢獻。

東吳大學商學院與雷鳥全球管理學院已經有十餘年的雙聯學位合作關係,也共同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國際管理人才,其中並有多位在台積電、ASML等半導體產業公司任職。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