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版 工總政策建言 聚焦兩岸、能源

工總將於8月8日發表的「2023年白皮書」,內容開宗明義直陳,台灣需要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繼續發展經濟,應善用自身的特殊位置,成為亞太區域穩定安全的力量。工總並建議,台灣應重視大陸在世界經濟中的轉變,務實制定符合台灣經貿利益的經濟戰略與兩岸經貿政策。

白皮書關注的另一焦點是,從全球淨零碳排的視角,直指「新核能」是人類面對碳排放的最終解決方案之一,並強烈呼籲重新檢討未來十年的電力需求。

工總每年公布的白皮書,都會從產業、能源、兩岸、國際等面向提出建言。工總認為,當前既要面對外有全球化走向不明、地緣政治風險等變化,也要關注內部的能源政策、淨零碳排目標相互矛盾、產業互搶「五缺」資源局面等問題,而上述所有難題都不是短期內能解決,加上適逢總統大選年,因此工總決定白皮書以「破浪前行、迎風越嶺」為題,顯然除「當政者」外,也對所有「為政者」提出呼籲與建言。

面對嚴峻的局勢,白皮書首先強調,要務實制定符合台灣經貿利益的經濟戰略與兩岸經貿政策。從現實面來看,工總指出,大陸是全球最大區域合作組織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成員國,也提出申請將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持續與「一帶一路」國家加強經貿合作等,從產業觀點來看,台灣絕對不能忽視大陸逐漸增加的內需市場能量,以及透過FTA(自由貿易協定)鏈結、涵蓋歐亞非各洲的龐大市場發展。

策略上,工總坦言,政府新南向政策是對的,只是應該要把大陸與新南向「連結」起來,建設台灣為「亞太區域運籌中心」。具體作法上,白皮書建議,以推動產業控股模式,吸引台商及外資在台成立營運總部或區域中心,結合西進、南向的經驗,逐步建立台灣為技術、研發及精密製造的「腦力」中心,而大陸、東協及南亞國家為原料、中低階製造的外圍生產的供應鏈模式。

面對政府政策、產業互搶「五缺」資源困局,工總直言,解方非一蹴可幾,特別是電力不足或供電不穩,都會對產業帶來鉅大損失,進而呼籲為政者應將供電穩定,列為首要施政重點,並重新檢討未來十年的電力需求。

從全球淨零碳排的視角,白皮書直陳,「新核能」是人類面對碳排放的最終解決方案之一,進而建議,能源來源應有「備用方案與計畫」,核能不應完全排除掉,應務實的將所有能源都應該一起納入計算。


741e4983fe56d50936ec10b762ebcfd1_600X600.jpg

工商時報 譚淑珍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