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級企業女當家 比重新高

財政部最新統計,2022年資本額逾10億元的2,500多家企業中,女性當家任負責人、代表人或管理人的比重,上升到13.98%,比例雖仍偏低,但已創相關統計的新高,而且逾8成集中在金融、製造、不動產及批發零售四大產業。

財政部2008年起編製「性別統計年報」,2014年加入企業資本級距,分為資本額10萬元以下至10億元以上共十級。

其中,女性擔任10億元以上企業負責人的人數,從統計之初僅186人,倍增到354人;占比也從原本的不到10%(2014年為9.07%、2015年9.73%),一路攀升到2022年的13.98%,逼近14%大關。

以絕對人數來看,10億元以上企業女性當家人數,最多的是金融保險業的123人,該行業10億元以上企業由女性擔任負責人的比重為2成,高於平均值;其次是製造業和不動產業各63人,批發及零售業有41人。合計這四業的女當家就占了354人中的290人,超過8成。

反觀部分行業因先天限制,加上傳統觀念仍較重,例如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和支援服務,完全沒有女性擔任10億元以上企業負責人。

此外,若以平均薪資來看,女性仍遠遠落後男性。財政部統計,2021年男性平均每人所得為68萬6,989元,女性是43萬4,771元,男性是女性的1.58倍,是近十年高點,顯示兩性「同工不同酬」的情況依然存在。

各項所得中,退職所得是唯一「女高於男」的項目,男性為50萬7,831元,女性為60萬4,638元。

財政部年報顯示,全國2021年綜合所得總額達6兆5,795億元,觀察主要所得來源,薪資所得總額5兆1,923億元居冠,股利所得8,019億元次之,第三是利息所得1,504億元。

由於2021年股市行情旺,持有股利所得的男、女性分別年增31萬人、36萬人,合計增加67萬人。但以平均每人股利所得來看,男性是女性的1.66倍,男性平均股利所得15.6萬元、女性約9萬元,也都較前一年增加。

另外一項男女差異較大的是執業所得,男性平均每人執行業務所得是女性的1.77倍。執行業務所得是指律師、會計師、醫師等專業從業人員,非基於僱傭關係提供專業勞務,2021年男性執業所得平均每人19.7萬元,女性約11.1萬元。


b799c20d97a0c4fa86999b3e1811b5a3_600X600.jpg

工商時報 傅沁怡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