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開戶查核手機號碼 警示電支帳戶大降9成

為防堵電子支付帳戶遭詐騙集團冒名綁定,在金管會要求下,4月起民眾用電支帳戶綁卡或綁存款帳戶,電支機構需透過聯徵中心對照客戶留存在銀行的手機號碼,電子支付警示帳戶順利在上半年大降9成。

電子支付帳戶遭詐騙集團冒用,在去年底最為嚴重,有部分民眾的電子支付遭詐騙集團綁定,導致銀行帳戶一夕間被搬空,因此金管會祭出措施,4月起民眾使用電支帳戶綁卡或綁存款帳戶時,所有電支機構須藉由聯徵系統核驗用戶留存在銀行的手機號碼,以確認申請人與帳戶所有人是同一人。

據金管會統計,去年底電子支付警示帳戶最高峰時,當時電子支付警示帳戶有高達1200戶,在手機號碼查驗機制上路後,截至6月底的電子支付警示帳戶已下降到只剩100戶,下降高達9成。

目前電子支付機構都有納入聯徵中心系統,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表示,電子支付機構開戶與註冊時,都要向聯徵中心核驗用戶的資料,電子支付業者可以透過聯徵查到的資料有4項,包含警示存款帳戶、警示電支帳戶、姓名資料、國民身分證領取補換發資料等,像是藉由客戶者的身分證字號,可以同時查到用戶是否有警示存款帳戶,或警示電支帳戶。

數位部日前找第三方支付討論防詐議題,第三方支付業者也爭取同電子支付機構一樣,加入聯徵中心系統。童政彰表示,目前聯徵資料是只提供給金融機構,由於第三方支付只做代收付,不像電支機構除代收付外,還有收受儲值、匯兌等服務,業務內容的深度、廣度都不同,對於KYC(了解客戶)的範圍與深度不同,目前沒有接到數位部有針對此項提出需求,第三方支付需要哪一類的資料,還要進一步跟數位部了解。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