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三業上雲大解禁 委外新規8月提前上路

為助攻金融業抓住雲端、AI商機,金管會今年3月時宣布金融業委外辦法大鬆綁,原本預計9月才放行,現在提前至8月就可上路!金管會4日宣布,銀行、保險、證券業上雲規定大幅放寬,未來銀行業只有「重大消費金融業務資訊系統」要上至「境外」公有雲才要申請核准,其餘不用申請,而保險業是「涉及自然人客戶相關資料之重大性業務資訊系統」要委託至境外處理時才要申請,且申請文件也從過去的十幾項,縮減至6項,預計最快下周就可上路。

金融業者之前一直爭取能上Google、Amazon及Microsoft等三大公共雲,國內則有中華電信也在籌設雲端機房,進行雲端儲存及AI運算、取用應用程式等,金管會表示,只要符合這次放寬精神,如非重大、非消金業務、非境外,如Google有在台設有營運據點,即符合非境外,就能大幅加速銀行上雲的速度,節省申請及營運成本。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指出,過去金融委外業務要逐案申請、嚴管,現在大幅放寬,改由金融機構對於委外作業要負最終責任,依「重大性」、「風險基礎(RBA)」管理,也就是自己要去辨識委外風險及客戶權益影響等。另外,其他經金管會核定可以委外的項目,目前也要事先申請,在這次開放後,將改為只要有第一案獲准,其他銀行都可跟進適用。

林志吉說明,消費金融包括存款、放款、匯款、信用卡、金融商品服務等等,而所謂「重大性消費金融」有三項標準,一委外作業無法提供服務或有資訊安全疑慮,對金融機構的業務營運有重大影響者。二、委外作業涉及客戶資料安全事件,對金融機構或客戶權益有重大影響者。三、其他委外作業對金融機構或客戶權益有重大影響者。舉例來說,消金核心業務系統像是個人存款系統委託境外,這就是重大性消金資訊系統。

在法規預告期間,外界有疑慮的部分,林志吉指出二點,一是外界關切何謂「新型態業務委外」,他舉出像是「企業客戶商務信用卡盜刷監控作業」及「企業客戶洗錢防制交易監控作業」委外已有銀行獲准,其他銀行就可比照辦理;二是業者關心「跨境」如何認定,他指出,會以委外受託機構實際辦理受託「作業的地點」為準,尚非以受託機構公司註冊地為判斷。

由於銀行業已修正委外管理辦法,基於各業監理一致性的原則,保險局與證期局也同步公布授權訂定相關辦法、將法律位階拉高,相關管理要納入各公司內控規範,也都將委外監理改為以風險為基礎的作業委外管理架構,明定首案及重大性客戶資料或業務資訊系統委外才要核准。

保險局指出,此次改為以風險為基礎的作業委外管理機制後,未來「涉及自然人客戶相關資料之重大性業務資訊系統委託至境外處理」的作業才須申請核准。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