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災頻傳 標普示警大陸保險業

大陸京津冀地區近日發出140年來最大暴雨,造成嚴重災損。標準普爾全球評級指出,接下來恐會有更多極端天氣,提醒大陸的財產險和意外傷害(P/C)險業者,應特別注意巨災事件頻率上升對承保業務所帶來的風險,北京暴雨事件可說是對大陸保險公司敲響了警鐘。

此次暴雨帶給北京產險索賠金額累計達人民幣(下同)1.66億元,標普全球評級表示,這還只是統計到8月2日。兩年前河南省洪澇事件造成大陸單次保險損失120億元,已創下新紀錄,對保險行業綜合成本率之總體影響大約為1.0%。本次北京暴雨應沒有那麼嚴重,且與洪水相關的保險索賠仍然很少,但預計事件應會帶來巨災保險的需求提振。

大陸保險市場僅次於美國,為全球第二大,由於保險市場滲透率低,估計成長空間更大。標普全球評級長期關注大陸保險業者的信用趨勢,也發現大陸保險業和其他市場類似,普遍受到疫情期間面對面銷售面臨的限制,導致壽險公司新業務利潤率下降。

標普全球評級表示,疫情解封放寬限制後,推動線下銷售和新業務的開展,讓壽險業優先在今年出現信用趨勢逐步回歸平穩,預估今、明年利潤率將趨穩。相對上,產險業的處境原本就相當艱困,標普全球評級信用分析師陳雯雯指出,通常在今年第三季出現的「災難季節」尚未結束,「更多的極端天氣事件可能會擠壓產險業的承保業績,相關的保險理賠也可能增加業者的挑戰」。

以洪水災害為例,標普指出,京津冀地區暴雨事件的主要索賠將是汽車保險,而且車險在防疫解封後交通水平恢復正常,大陸車險索賠已有增加。隨著極端天氣變得更加頻繁,預計大陸財產保險公司將審查其保留的巨災風險和再保險安排。此外,再保險成本上升,也可能會削減產險業的保險利潤,業者將需薄利多銷以實現業務價值的累積。

大陸官方為減少惡劣天氣造成的經濟影響,標普研判,地方政府和保險部門之間將進行更多合作,為居民及其資產提供保護。



工商時報 陳碧芬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