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邁:台灣碳交所設在高雄,剛好而已

高雄市長陳其邁7日出席台灣碳權交易所揭牌表示,高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國20%,台灣碳權交易所設在高雄,「剛好而已」,並且象徵淨零數位轉型是公正轉型、以及市場驅動,因為,高雄的碳排1年大約5,700萬噸,占全台的碳排總量約20%。

總公司設在高雄的台灣碳權交易所,7日由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陳建仁、國發會主委龔明鑫、高雄市長陳其邁、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等人主持揭牌。

高雄市長陳其邁致詞時指出,台灣碳權交易所總公司設在高雄,彰顯二層意義,其一是公正轉型,因為高雄的碳排1年大約5,700萬噸,占全台的碳排總量約20%,高雄的5,700萬噸裡面,工業能源部門的碳排約占83%,而台北市的碳排只有1,000萬噸左右,其中,住商部門占約76%,簡而言之,「市場在這裡」。

他說,高雄過去擔負重工業的汙染,列管的有90家廠商都在高雄,未來,面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是企業未來的嚴峻挑戰,因此,他特別感謝蔡英文總統和行院在高雄實現淨零轉型的過程中,大力支持與協助。

台灣碳權交易所總公司設在高雄的彰顯的第二個意義是,過去是由政策推動,或是地方的法規要求,未來,將轉為市場驅動,陳其邁舉例表示,大家過去在做數位轉型,主要是利用AIoT的技術,讓成本更低、效益更高,但是,面對CBAM的要求,如果減碳技術沒有落實的生產過程,未來,無論是鋼鐵、石化或肥料等產品,外銷歐盟的碳關稅,將成額外費用,增加成本。

他強調,這正是高雄積極推動淨零轉型與數位轉型的「雙軸轉型」的重要意義,而且,廠商在進行數位轉型的過程,必須把減碳納入生產製程的調整。

陳其邁表示,對高雄而言,這是常業,包括鋼鐵和石化的生存之道,「沒有退路」,只能往前走,包括中鋼、中油、日月光和台塑等企業,都已體驗未來所面臨的困境與機會,因此,高雄成立淨零策略大聯盟,以大帶小,進行淨零轉型。

他說,高雄今年1月已通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從工業、能源、生活、到社會等部門,全面性的透過法規,明定自願減碳或淨零路徑等目標,並予以落實。

陳其邁強調,台灣碳權交易所在高雄成立,意謂更貼近市場,由市場驅動,加速企業和城市的淨零轉型,如以地方民眾的觀點來看,台灣碳權交易所設在高雄,「剛好而已」。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