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排碳新規將上路 國內龍頭業者不擔心

台灣碳權交易所7日成立,面對10月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就將展開過渡期,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已完成二讀,最快2024開始徵收碳稅,鋼鐵業身為排碳大戶,勢必得積極面對,不過部分業者很早就開始進行製程、設備改善,有信心不受歐美新制影響。

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10月就將試行,要求進口商必須申報碳排,美國的清潔競爭法案(CCA)已二讀通過,預計明年1月上路,國內鋼材間接或直接出口達8成,出口到歐美更占4成以上,因此面對歐美的碳邊境調整機制,國內鋼鐵業不得不盡快做出因應,否則未來產品將難以進入歐美市場。

不過國內部分業者對此顯得「老神在在」,例如鋼鐵龍頭中鋼就指出,該公司長期推動組織型碳盤查及第三方查驗機構查證,除了定期揭露碳盤查資訊,落實公司治理外,也透過系統自動計算獲得最低排碳產製路徑與最佳生產總成本。

燁輝也是如此,該公司產品以外銷為主,例如歐盟國家、美國等,這些地區對於碳足跡的要求比國內還嚴格,因此早在10幾年前就開始編制永續報告、碳排查證等,有信心將歐美新規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