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暉*H1每股大賺8.17元 H2新接訂單漸轉強

聖暉*(5536)今(10)日公布上半年財報,第二季受惠成本費用控制得宜,高毛利工程逐漸產生貢獻,單季稅後純益5.4億元、EPS達4.42元(以每股面額5元計算,若以每股面額10元計算相當於8.84元),獲利激增47%;上半年稅後純益9.9億元、EPS達8.17元,年增37%、30%。

展望2023下半年,聖暉*表示,雖然整體環境存在不確定性,集團新接訂單逐漸轉強,聖暉*持續以多產業、多區域、多工種之業務布局來降低負面衝擊。聖暉*10日收盤價149元,下跌3.5元,跌幅約2.3%。

聖暉*表示,第二季整體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後淨利率,分別年增21%、17%、12%;相較於去年同期,原物料的供應與價格更具挑戰性,集團定期評估供應鏈,尋求更佳的成本結構;同時,通過自動化和數字化技術來提高效率,以提升工程管理的效能,確保工程預算與進度之執行,維持優異的獲利能力。

以客戶所在地區域表現來區分,第二季台灣的營收占比最高,其次為中國大陸,東南亞占比雖低,卻是成長最快的區域;以產業別來區分,半導體相關工程貢獻最多,電子組裝與醫療生技皆有明顯成長。

展望2023年,聖暉*表示,在中國大陸,雖然短期半導體市場波動,但中長期仍然保持樂觀。客戶除了持續對成熟製程的投資外,第三代半導體在軍事、航空航天、通信、能源和電動車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除中國投入10兆人民幣拚第三代半導體自主外,台灣也將啟動第三代半導體國產化計畫,目標於2024年打造第三代半導體國產化,皆有利於聖暉*之業績表現。

另外,全球供應鏈重組,巨大的市場、快速增長的經濟、優惠政策、發展中的基礎設施和技術創新等,這些因素吸引了各種產業持續在東南亞投資,聖暉*於東南亞皆有子公司,在地化的經營及承載著台灣經驗的傳承,讓子公司迅速建立完善體制與技術,在東南亞市場發展中具有一定優勢。

在台灣,雖然專案成長動能會因高基期而減緩,但台灣是全球重要的半導體、電子、資訊科技、電子零件、光電等高科技產業的重要製造和研發中心,客戶將持續投資並為聖暉*帶來新機會,加上在建工程案量超過300億元以上,足以支撐集團未來一~二年營運。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