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人!陳振川獲選為美國混凝土學會榮譽會員

台灣工程界傳出喜訊,再度在國際間發光、發熱!美國混凝土學會ACI通知,經董事會通過頒發唐獎基金會執行長、台灣大學土木系名譽教授陳振川榮譽會員,這是ACI於年成立,即將屆入120年迄今,台灣史上第一人。

美國混凝土學會ACI在世界各地擁有超過94個分會、244個學生分會以及來自120多個國家/地區的30,000多名會員,是全球最具規模及專業學術科技組織。

至於榮譽會員,則是ACI最高的榮譽獎項,自1926年起迄今頒發約200名榮譽會員,陳振川則是台灣獲獎的第一位。

陳振川現任唐獎基金會執行長,是台灣大學土木系名譽教授。

ACI表示,該榮譽由2023年董事會特別授予,「以表彰他在與 ACI 台灣分會和其他混凝土和工程學會的國際合作方面對 ACI 的終生貢獻,以及對混凝土性能和特殊應用知識的增長。」

陳振川從事混凝土科技研發及應用近40年,孕育學生及專家無數,並為國際及台灣混凝土科技發展有重大貢獻。

陳振川多年來也積極參與ACI多個技術委員會及國際委員會工作,並於擔任台灣分會會長時領導分會榮獲傑出分會獎,創立台灣混凝土學會TCI並擔任首屆理事長,並促使台灣加入所共同創立之亞洲混凝土聯盟ACF,並擔任副理事長。

他也是ACI台灣首位會士(Fellow),並曾獲頒ACI混凝土科技於台灣傑出貢獻獎。而台灣混凝土學會TCI自2006年創立以來,更已經成為台灣和國際學會及組織產官學界技術、規範交流最重要的窗口。

美國混凝土學會ACI是混凝土設計、施工與材料之標準發展與傳播、技術資源以及教育、培訓和認證計劃的全球領先權威機構。

台灣所有混凝土建築耐震及設計、施工規範均源自ACI規範,可見ACI組織對於我國科技發展及國家建設之重要性。

關於「對混凝土性能和特殊性能特殊知識的增長」之貢獻,在台灣社會將節能減碳及循環經濟視為最重要課題的今日,陳振川可謂該領域的先驅:在台灣經濟起飛快速發展的1980年代,台電燃煤與中鋼煉鋼的事業廢棄物飛灰及爐石大量產生,由於苦無再利用去處不得已拋海,造成海域環境污染及漁民抗爭,陳振川即協助台電、中鋼企業及高市府,研究並應用這些廢棄物,包括研究及應用飛灰與爐石作為大林埔南星計劃之堤岸及消波塊混凝土工程替代水泥之材料。

之後陳振川進一步啟動運用飛灰、爐石粉,產製高流動性高性能混凝土之國科會整合計劃,結合學術界、工程界及預拌混凝土界發展自充填及高流動性混凝土。

今日,這化腐朽為神奇的成果全面的改變了台灣混凝土施工的面貌:由水泥、爐石、飛灰組成的高品質混凝土,平均每立方公尺的排碳量約是以前傳統混凝土的1/2,不但大幅減少碳排放,其高流動性能可減少施工勞力與工時且能提升表面光鮮品質等特點,深受工程界認可與接受,現已經普遍運用於台灣建築(包括台北101、南山大樓等)以及金門大橋、淡江大橋、新南方澳大橋等及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捷運等各地的混凝土工程。

另一方面從循環經濟的角度,據統計台灣2022年所產生的飛灰、爐石兩種事業廢棄物合計約700萬公噸,100%全數資源再利用;而近年使用飛灰及爐石粉替代水泥的比例達到45%,其中零碳排的飛灰高達80%用以替代高碳排的水泥,這也是世界頂尖領先的紀錄。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