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對台PC實施反傾銷 石化公會:此讓台廠競爭遠落韓國

中國商務部去年11月30日公告針對原產於台灣進口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進行反傾銷調查;調查機關14日宣布,決定採用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自8月15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各公司生產的被調查產品時,應依據本初裁決定包括台化(16.9%)、台灣出光(16.9%)、奇美(17%)、奇菱科技(17%),其他台灣地區公司為22.4%,依各公司保證金比率,向大陸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石化公會表示,PC是ECFA早收清單項目,而此次反傾銷調查只針對台灣地區,業者擔憂其他ECFA早收清單是否也將被調查。韓國和台灣是目前大陸進口最大來源,韓國因加入RCEP,關稅將逐步降為0,目前PC之關稅僅有2.5%,台灣被課徵兩位數的關稅完全沒有競爭力。

石化公會強調,PC是連接上游石化產業和下游消費電子、汽車、建築、醫療用品等的重要基礎原料,若PC出口不利也將影響酚等石化基礎原料之生產,盼政府單位給予溝通協助。

對此,台化表示,目前PC產品都在台灣生產,透過台灣出光銷售往大陸,目前,大陸佔PC產品銷售比重約4成,其餘六成則銷往美洲、歐洲、東南亞以及台灣本地內銷(約佔2成)。目前PC產品略有獲利,8月訂單已接滿,未來半個月的保證金無可避免。

不過,接下來洽談9月訂單則需要與客戶討論保證金的分攤比例,因大陸課徵保證金確使營運承壓,將轉開發其他市場,提升產品高值化來因應。

石化公會指出,聚碳酸酯是連接上游石化產業和下游消費電子、電子工程、汽車零部件製造、家用電器、LED 照明、建築板材、耐用消費品、光學透鏡、光碟基料及專用防護和醫療器械等領域的重要基礎材料。

台灣主要PC廠商為台化(年產能22萬噸)採用日本出光光氣聚合製程法生產,奇美(年產能16萬5,000噸) 採用無光氣環保製程製造。

大陸PC年產能由2018年126萬噸一路上升至2021年233萬噸,2022年產能達322萬噸。PC年進口量2018年為142萬噸,2019年為160萬噸,2020年為163萬噸,2021年由於產能提升降為150萬噸,2022年為138.6萬噸;出口量則由2018年的26萬噸提升至2021年的34萬噸及2022年的29萬噸。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