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參推動長照設施 財政部列兩好處

長照需求日增,財政部針對長照相關建設提出當前常見的五大難題,和以促參推動長照設施的兩大優勢,並建議以OT(營運移轉)和有償PPP(政府有償取得公共服務)提升其財務可行性。

衛福部推估,長照需求呈增長趨勢,從2017年的65.9萬~73.8萬人,2026年預估增長至92.3萬~100.3萬人。

財政部分析,長照設施中核心服務(公益、社福)以外,其他可得附設的商業設施或商業運轉方式經財務評後仍不足回收財務投資時,得予以補助,或以有償PPP模式辦理。

考量OT屬於促參方式期初投資較低者,建議業者可以OT與有償PPP為優先辦理方向。

財政部促參司15日舉辦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投資平台推動會議,探討國內公共建設以促參方式辦理的可行性及商業模式專家座談會。

促參司指出,本次主要擇定「長照設施」、「社會住宅」、「農業設施─冷鏈」、「農業設施─生質能」及「政府廳舍」等五類公共建設探討公共建設促參可行性及商業模式。

會議討論的三大面向,包括如何促成政府計畫案引用促參模式、各類公共建設可行商業模式和相關公共建設引用促參法推案的困難及因應解決建議。

其中在長照部分,目前業者常見五大難題,包括專業人才暨照服員的人力需求、如何布建與搭配偏遠地區的長照服務、「服務資訊系統」與「交通運輸系統」如何連結整合、建置檔案管理及服務項目及其收費標準如何訂定以區分「營利範圍」與「社福補助」。

財政部強調,採促參推動長照設施有兩大好處,一是依促參法相關規定取得土地及降低用地成本;二是以公私協力方式擴大長照的布建量能,提供各階層所需的長照服務。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