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壓力指標」顯示 亞洲電子產品去庫存周期較預期延長

法國外貿銀行「亞洲電子產品庫存壓力指標」 顯示,亞洲電子產品去庫存周期較預期延長,復甦可能會延遲至2023年底!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表示,台灣經濟不景氣的癥結在於出口,而多個以製造業為主的亞洲市場均面對同樣的問題,對跨市場庫存壓力指標表明,復甦可能會延遲至2023年底。

艾西亞說,雖然消費的周期性反彈幫助台灣避免了第二季GDP再次陷入衰退,但全球需求疲軟帶來的壓力仍然顯而易見。由於全球電子產品和半導體供應鏈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台灣的總體表現也反映了這些行業在全球的表現,從中可見短期前景仍不理想。

台灣目前的主要問題是由於庫存過多以及需求非常低迷,導致去庫存周期很長。艾西亞說,新冠疫情爆發後,供應不足成為主要問題,當時全球製造商紛紛保留更多庫存以防生產中斷,因此,急於獲得和囤積的晶片在需求放緩之際,反而造成庫存過量的現象,尤其升息仍影響著電子產品銷售。

為了量化電子產品庫存情況,法國外貿銀行發布了「法國外貿銀行亞洲電子產品庫存壓力指標」,此一指標主要追蹤台灣、日本和韓國的出貨量和庫存成長之間的差距。艾西亞表示,最新一輪的去庫存周期早在2022年3月就已經開始,估算缺口在30%或以上,原本去年第三季情況有所改善,但隨後再次惡化。整體而言,這是自2000年以來最長的去庫存周期,截至今年5月已有15個月,隨著新一輪的去庫存,亞洲電子製造業面臨壓力正在上升。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