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晶圓過剩 恐再持續兩年

矽晶圓現貨價格於2023年上半年開始走跌,下半年延續跌勢,由於需求疲軟,客戶要求遞延出貨的情況愈來愈多,加上新產能開出,業界人士認為,產業供過於求的情況,恐延至2025年。

主要業界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消費性電子需求持續不振,IC設計投單保守,各大晶圓廠對第三季展望普遍持保守態度,無明顯旺季效應,而記憶體廠仍在減產周期,各大晶圓廠、記憶體廠庫存持續創下歷史新高。

由於客戶產能稼動率低、庫存堆積狀況嚴重、甚至有些客戶開始出現本業虧損,市場傳言,有晶圓代工廠開始提出,希望能夠修正長約(LTA)的價格與條件,雙方仍在角力階段。

業者指出,這一波半導體產業不景氣持續時間,超乎預期,過往通常半年即可見到市場復甦,但目前各大廠陷入庫存過多的窘境,產業觸底時間點難以評估。

之所以如此,主因俄烏戰持續二年,美國政策上壓抑大陸半導體產發展,加上通膨壓使消費動能減弱,致使全球經濟復甦腳步緩慢。

據日本勝高(SUMCO)庫存統計顯示,第二季客戶端存貨持續攀升,並續創2020年以來新高,產業將進入庫存調整階段。以月份來看,庫存周轉天數已經連續13個月攀升,庫存金額在3月短暫下降後,4~6月再度連續三個月創高,庫存狀況相當嚴峻。

另外,SUMCO下修對2023~2026年的需求展望預測,同時新產能也將於2023~2025年逐步開出,將導致供需情勢惡化,產業供過於求的情況,恐延續至2025年。

據Gartner預估,202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年減11.2%,晶片供應過剩,使2023年半導體市場加速下滑,其中,2023年記憶體市場營收將銳減至923億美元。

而全球矽晶圓出貨面積預估,2023年全球晶圓出貨面積預估將下降3%。

2023年以來,美光、三星及海力士三大廠已減產3成,鎧俠也減產25%,各大廠因虧損持續,近期又擴大減產,以進一步減少供給量,如果下半年記憶體報價止穩回升,客戶將較有意願下單,業者預期,屆時半導體產業復甦之日也將來臨。



工商時報 李娟萍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