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7月外銷訂單 連11黑

經濟部21日公布最新外銷訂單統計,7月外銷訂單477.3億美元、年減12%,連續11個月負成長,但表現已優於預期,主因是電子產品出現通訊晶片長單與記憶體等電子產品一次性大單。整體來說,第三季「轉正機率小」。

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表示,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仍高,終端市場需求續疲,加上客戶持續去化庫存,以及國際原物料價格低於去年同月,導致外銷訂單出現連11黑。不過,經濟部原先預估7月外銷訂單將大減年減17.1%至20.7%,代表實際數據優於預期。

黃于玲說明,7月表現不如預期差,主要是記憶體、通訊晶片貨品接到一次性大單,AI浪潮也帶動伺服器需求增加,且從去年7月起,外銷訂單結束28個月的長紅,基期已低,「所以下半年訂單的比較基期偏低,也是訂單優預期的原因」。

以地區別來看,美國訂單金額142.9億美元、年減18.6%、連續9個月負成長;中國大陸及香港為106.7億美元、年減4.2%、連16黑;歐洲訂單為65.7億美元、年減32.0%、連6個月負成長。

此外,東協訂單因大單挹注,金額為88.0億美元、寫下單月新高、年增33.7%;日本訂單為28.5億美元,為今年以來新高、年減6.7%、連2個月負成長。

展望未來,黃于玲指出,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需求持續擴展,加上下半年起消費性電子新品陸續推出,備貨需求漸次升溫,均可望挹注外銷接單動能。不過,全球升息效應發酵,俄烏戰爭、美中科技戰等不確定因素仍在,恐抑制全球貿易成長力道,預估8月外銷訂單約470億至490億美元,年減10.2%至13.9%。


224688567f7427e059f3c79c892eaab1.jpg

工商時報 邱琮皓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