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中禁令 僅限先進產品

圍繞晶片領域的中美科技戰愈演愈烈,美國政府除逐步加大對中國出口先進晶片的圍堵,28奈米預料成為美方劃定晶片技術領域的紅線。美國商務部主管出口事務的助理部長肯德勒(Thea Rozman Kendler)強調,美方僅管制先進產品,無意將禁令擴大至成熟晶片或傳統晶片。

 日經新聞23日報導指出,傳統晶片通常是指28奈米製程或較舊一代的半導體,廣泛應用於汽車等商品。美國商務部於2023年12月宣布,自2024年1月起對中國成熟製程晶片展開調查,不排除徵收關稅與出口管制,引發外界對美方限制措施的加碼預期,更引發中國反彈。在此之前,美國去年10月更新對中國晶片禁令,不僅收緊人工智慧(AI)晶片管制,更將限制範圍擴大到45個國家,以免中國繞道規避相關防堵措施。

 報導引述肯德勒22日在東京的美國駐日大使館表示,拜登政府對成熟晶片展開調查,目的是為了更加了解該產業,確保美國供應鏈具備韌性。美國對半導體管制將盡可能縮小範圍,瞄準特定產品,首要目標僅是確保不會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僅此而已。而對中國先進半導體和晶片製造設備實施出口管制,也包括擔憂設備可能被投入軍事用途的考量。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2023年8月訪問中國之際,中國手機大廠華為突然發布5G旗艦手機Mate 60 Pro,其中搭載中芯國際7奈米製程晶片,被外界視為中國成功突破美國的科技圍堵,敲響美國政壇警鐘。美方官員最新表態,為美國下一步管制劃定紅線。

 外媒22日報導,美國商務部去年底已對本土半導體企業施壓,要求停止向為華為代工晶片的中芯國際提供原料及零件,切斷其供應鏈。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國際局勢動盪下,各國高度關注中美競合關係。肯德勒在最新受訪時強調,美國政府實施晶片出口管制是出自國安考慮,這是所有人一致認同,無論由誰當選美國總統,都不可能改變。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