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復活 華為去年淨利倍增

大陸資通訊設備大廠華為29日公布,在手機業務強勢回歸、華為雲走向全球市場背景下,2023年營收年增9.6%至人民幣(下同)7,042億元,淨利年增更達到114.5%至870億元,經營情況符合預期。期間內,華為研發投入達1,647億元,為營收的23.4%,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逾1.11兆元。

 過去在智慧手機業務助推下,華為營收於2020年達到頂峰,但隨後因美國政府制裁,華為手機業務遭受摧折,營收規模也因此銳減。直到2023年8月底,華為無預警發表5G旗艦手機Mate 60 Pro,帶動終端業務銷售收入遽增,促使當年度營收強勁復甦。

 證券時報報導,華為29日公布的2023年年報顯示,華為手機在內的終端業務銷售收入大增17.3%至2,515億元,期間內ICT基礎設施業務銷售收入僅年增2.3%至3,620億元。

 2023年,華為在高階手機市場收復部分失土。市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高階智慧手機(600美元以上)市場,華為達到5%市占率(2022年為3%)。

 另一方面,近年全球掀起人工智慧(AI)熱潮,使算力重要性日益突顯,雲端運算產業市場需求激增。2023年,華為雲端運算業務銷售收入年增21.9%至553億元,成為另一業績增長動能。截至2023年底,華為雲已覆蓋全球30個地理區域、84個可用區,為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服務。另外,2023年也是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業務迅速發展的一年,自問界新M7推出後,「華為系」汽車受到市場關注。華為年報指出,問界新M7上市100天銷售就突破12萬輛。2023年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銷售收入達47.37億元,年增128.1%。

 在亮眼銷量的支撐下,華為汽車業務已接近損益平衡。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稍早表示,2024年第一季,自選車業務轉虧為盈,華為車BU業務接近損益平衡的邊緣,預計自4月起能轉虧為盈,達到良性正向發展。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