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歡迎您使用群益社群平台所提供的各項金融資訊服務,為維護您的權益,使用網站請閱讀以下聲明,使用者將視為同意本網站各項聲明:
群益社群平台及其資料提供者、合作結盟廠商與相關電信業者網路系統因硬體設備之故障、失靈或人為操作上之疏失導致傳輸無法使用、遲延、或造成任何資料內容(包括文字、數字、圖片、聲音、影像)遺失中斷、暫時、缺漏、更新延誤或儲存上之錯誤,群益社群平台均不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站上所提供之投資建議及參考資料內容,不得作為任何交易行為之依據,使用者依建議或資料內容進行任何投資行為所產生之風險及盈虧,均需完全自行負擔,群益社群平台不對使用者之投資決策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中之所有鏈結可能連結到其他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對被鏈結之該等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上所提供之產品、服務或資訊,群益社群平台概不擔保其真實性、即時性、正確性及完整性。
群益社群平台對於第三人透過本網站銷售的任何商品,或提供之各種商品促銷資訊及廣告,群益社群平台均不對其交易安全、商品及服務內容負任何擔保責任,其間之所有交易、擔保、賠償責任及售後服務皆係存在於使用者與商品或勞務提供者之間,使用者應事先詳讀各項規格與活動說明,交易期間如因商品或服務提供者發生任何變故或產生糾紛,群益社群平台不負任何責任。
使用者同意群益社群平台保留修改本聲明之權利,修改後之聲明將公佈於群益社群平台上,不另行個別通知使用者。
使用者之發言不能涉及招攬、投顧行為、抬價、點位等內容(涉及個別期貨交易契約未來交易價位之研判、建議或提供交易策略之建議),若有發現此行為本網站對其留言不負任何責任,並將會刪除相關資料如文字、圖片或檔案以及會員身分。
2023年COP28會議中,國際間開始更專注於2030年減碳43%,而非強調2050年淨零,尤其,減碳必須即時開始,且要透過國際合作,無法獨善其身,才能擴大減碳規模。對此,台中市長盧秀燕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將以零碳產業、零碳環境、零碳交通、零碳生活與教育、氣候變遷調適五大主軸,加速城市永續淨零轉型,作為台中市邁向「無煤城市」策略方針。以下是盧秀燕專訪紀要:
問:2023年COP28會議的共識,台灣屬於國際供應鏈重要的一環,台中市在這方面工作部署及進展?
答:因應全球減碳趨勢,台中市政府已簽署「氣候緊急宣言」,並公布「2021台中市自願檢視報告」,及發表2025淨零碳排路徑,2023年12月通過台中市永續淨零自治條例,將以零碳產業、零碳環境、零碳交通、零碳生活與教育,以及氣候變遷調適等五大主軸,提出因應之道。
問:台中市政府改善空污成效如何?
答:市府更積極採取行動,降低各種碳排放源。例如,針對全市最大的碳排放源台中火力發電廠(簡稱中火),市府強力要求台電,將老舊機組,汰舊換新,獲得台電承諾拆除二部燃煤機組,及一根煙囪;同時,啟動專案稽查,促使中火加速空污防制設備改善工程,每年降低用煤量至1,200萬噸左右。
這證明台中市政府和市民過去強力發聲,是有效的,從數據來看,中火2019年至2023年的平均用煤量,相較於2015年至2018年,共削減用煤量約497萬公噸,及碳排量約980萬公噸,減量居全國第一。
問:對交通工具等移動式碳排放源,如何因勢利導,加以改善?
答:市府要求民眾應完成當年度機車排氣定檢、淘汰高污染老舊機車,以及搭配多元化老舊機車加碼汰換補助措施,鼓勵民眾踴躍汰除二行程機車。截至2023年底為止,台中市的二行程機車數量,已下降至總機車數的2%,成效卓著。
市府同時推廣低碳大眾運輸,並期許2030年完成全市公車電動化為目標;而屬於綠色運具的Youbike,截至今年2月建置站點,已達1,333站。
問:大家關切的台中捷運藍線,目前進度如何?
答:行政院2024年1月底也核定綜合規劃,現在進入實質工程規劃階段,我期望藍線能在任內開工,讓台中更進一步朝向低碳幸福城市的目標。
問:台中市是航太、工具機暨機械零組件、光電面板、自行車等產業聚落重鎮,企業要因應歐盟正式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及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市長如何協助、帶領業者打造綠色供應鏈,以因應國際趨勢?
答:歐盟正式試行CBAM及美國CCA法案,最快2024年生效,這表示未來我國製造業在生產過程中,須減少碳足跡,如此一來,產品出口到歐盟及美國時,才能被徵收較少的碳稅,進而提高競爭力。中部地區為製造業重要聚落,又以外銷為主,淨零碳排議題,攸關產業未來發展。
為協助台中市企業推動ESG永續發展及紓緩企業碳焦慮問題,台中市政府2023年已邀請企業永續領域相關專家學者組成台中市企業ESG輔導團,提供企業法規諮詢、碳風險評估,及碳盤查相關認證。
這是產業的挑戰,也是產業的機會,台中市政府同步與全國第一個產、官、學、研資源整合組織「低碳產業永續發展聯盟(LCIA)」合作,組成ESG輔導團,作為台中中小企業提供法令規範諮詢。
為確保淨零策略推動符合在地企業需求,市府優先聚焦在金屬加工、機械零件等本市重點產業,向上溯源其製程及供應鏈,預計2024年度將與各產協會合作,建立中市各重要產業供應鏈,並進行碳盤查輔導。
問:身為地方首長,以您所見、近年來所感受的,民眾最期待的,是什麼樣的未來?
答:近年來,國際政治風險逐漸升溫,台灣作為亞太的重要樞紐,也無法避免受到影響。在這動盪不安的外在環境中,我相信民眾渴望的是,生活的安定感;想要追求的是,幸福的未來。
我與市政府團隊一直將台中市民,視為我重要家人,盡力守護與照顧。尤其,這些年面對艱困的COVID-19疫情,及百年大旱等危機,我們堅持作為市民最強大的後盾,攜手市民挺過風風雨雨。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