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輸電、配電產值 前四月成長15%

經濟部15日公布今年1至4月發電、輸電及配電機械業產值成長15%,由於半導體產業復甦,全球晶片大廠紛紛啟動新一輪建廠,以及AI產業成長帶動電力需求增加。

 經濟部統計處指出,我國發電、輸電及配電機械業以內銷為主,1至4月內銷占比約8成,產值自2019年以來維持在734億元以上的水準,隨產業景氣復甦,回台投資案件增加,以及在離岸風電和各項電力工程改善政策加持,加上政府推動電力線路設備全面汰舊換新,推升產值穩定增長,2023年突破千億元門檻,攀升至1,060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增11.8%。

 觀察產品分別情形,電力變壓器為前四月產值成長主力,產值前3大產品依序為電力變壓器占38.7%、高低壓配電盤占24.8%、電動機占15.5%,其餘產品占比不及1成,且均以內銷為主。

 其中,電力變壓器受惠近年強韌電網計畫,外銷占比去年首度突破2成,在國內外訂單增長挹注下,前四月產值達141億元,年增40.7%,對發電、輸電及配電機械業貢獻12.9個百分點,為最主要的成長來源;高低壓配電盤也因業者積極開發新客戶,水電、工程案件接單暢旺,產值達90億元,年增14.8%,貢獻3.7個百分點居次。

 產業發展規模方面,我國發電、輸電及配電機械業2022年共779家工廠,其中4成以上為員工人數大於200人的大型工廠,工廠主要集中於直轄市,新北市最多,為191家,占24.5%。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