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碳權交易平台 10月2日啟動

國內碳權交易預計10月2日正式啟動。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28日表示,目前碳交所每周與環境部密集會議,國內碳權交易平台相關系統與正在進行細節測試,預期上線後將對企業減碳有更強烈的推進力。田建中說,未來企業更換LED燈管、變頻馬達等,可向環境部申請取得減量額度、並掛牌上架販售碳權,透過交易市場啟動減碳的正向循環。

 環境部訂定國內碳交易管理辦法已於本月15日正式上路,碳交所正與環境部密集開會,預計國內碳權交易平台10月2日上線,屆時各企業自願減碳取得的碳憑證,將可選擇保留或於該平台上架。

 據環境部公布143種減量方法中,企業從空調設備更換為高效率、風扇泵浦導入變轉速控制、半導體產業溫室氣體破壞處理設備排放減量及造林植林碳匯專案等等,都能在驗證後取得碳權。其中,如汰換燈具、冰水主機等十項簡易的減量方法,可免第三方驗證,簡化程序。

 田建中說,購買國內碳權在法定上的功用可以抵碳費,對於企業形象而言,購買碳權比起繳納碳費更好。不過由於目前碳費未定,當前最主要的功用仍是做環評的增量抵換;未來廠商擴廠或興建一定規模開發,就需要規劃十年以上的國內碳權購買計畫。

 田建中舉例,若評估會增加100萬噸排碳量,就會規定需要至少購買1/10、10萬噸的碳權,且要有十年的規劃,環評才會通過,這是目前國內碳權交易最主要的價值。(相關新聞見A4)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