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米玉傑:AI有巨大機會

AI從雲端走向邊緣已然成形,台積電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認為,AI確實有巨大的機會,並且不只有GAI(生成式人工智慧)、ChatGPT,很多領域都有AI應用、潛力無窮,展望未來,台積電自客戶回饋認為,AI處理器將以50%的年複合成長率增加。

 谷歌人工智慧工程副總裁Hamidou Dia認為,AI預訓練(Pre-training)後的模型已經滿足部分市場需求,如即時翻譯、提升工作效率。然米玉傑同步示警,AI將改變未來所有工作模式、部分甚至消失,全體社會該認真應對。

 米玉傑於台積電任職逾20年,率領團隊研發16奈米、7奈米、5奈米、3奈米、以及更先進的技術,他自1994年加入台積擔任三廠經理至今,並於2022年榮獲IEEE Frederik Philips獎,已擁有34項全球專利、其中包括25項美國專利。

 米玉傑出席SEMICON Taiwan 2024所舉辦的大師論壇,與三星電子記憶體業務總裁兼總經理李正培(Lee Jung-bae)、谷歌Hamidou Dia及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進行AI晶片世紀對談。李正培及Hamidou Dia均預估,2030年AI商機可能高達10兆、甚至20兆美元的商機。

 米玉傑談到,許多領域都可以使用人工智慧,在邊緣AI應用,近期陸續看到業者投注該領域、更多的創新科技機會龐大,然而目前仍缺乏足以引發市場好奇心的應用。他認為,未來邊緣AI快速擴張之關鍵在於殺手級應用的出現。

 Hamidou Dia認為,將來在特定應用、小規模的模型將是市場主流,更有助於滲透至各行各業,滿足特定需求,而資料取得更是未來模型訓練關鍵。

 李正培指出,投資後需要做的是耐心等待,AI產業前景明亮,強調HBM(高頻寬記憶體)在AI應用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透過與生態系夥伴的緊密合作、創新良好的競爭。

 吳田玉提到,巨量資料、最強系統皆掌握在美國手中,有望是首先受惠AI浪潮的國家。他強調,透過全球化營運槓桿,能讓AI發展跑得更快,如由三星專注於記憶體、台積電專注在尖端科技,美國公司則以軟體、大模型等優勢,分工競合為主。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