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報喜 ASIC台廠有看頭

博通最新季度財報顯示,客製化晶片(ASIC)需求依舊暢旺,帶動本會計年度第四季獲利超出市場預期。法人透露,CSP、HPC高速運算業者競相減少依賴輝達昂貴且供應受限的AI晶片,從而委託包括博通、世芯等公司生產ASIC晶片。

 相關業者指出,考慮定價及更靈活的供應商,選擇與台廠合作更具性價比,網通客戶開始尋找博通之外的第二解決方案,台灣業者如世芯、創意、聯發科等公司人人有機會。

 博通表示,截至11月3日為止的第四季,在剔除部分項目後,每股獲利為1.42美元,高出分析師預期的1.39美元。至於營收也較上年同期93億美元激增51%至近140.5億美元,大致符合分析師預測的140.7億美元。

博通預估,2027年市場對ASIC AI晶片的需求規模達600億至900億美元。法人指出,以北美的四大CSP業者的ASIC做觀察,AWS明年主要的ASIC有Trainium1跟2,而由世芯負責的Inferentia 3則預定在明年第四季開始出貨。微軟的ASIC主要為自家用的Arm CPU以及Maia系列的AI ASIC,據供應鏈透露,今年出貨仍以創意負責的Maia 1為主。

 eMarketer分析師博恩(Jacob Bourne)表示,博通強勁的業績表現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該公司是當今受益AI提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主要幾家公司之一。Summit Insights分析師Kinngai Chan則表示,由於一級超大規模企業將會繼續推出的它們的內部晶片,這也意味博通與邁威爾等業者將一起成為ASIC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Google GPU同樣也有台廠布局身影,其中TPUv7預計將在明年第四季量產,據傳由聯發科幫忙打造。相關業者認為,AI加速器取代通用型GPU部分功能,以更高效地處理任務,並為特定類型的AI模型提供高性能且低功耗的解決方案。

 ASIC通過去除不必要的功能並針對特定AI演算法進行架構簡化,台廠善於後段晶片設計,加上與先進製程代工業者關係緊密,通常能獲得更多的產能奧援,世芯、創意、聯發科皆為台廠佼佼者。法人分析,世芯於客製化AI、網通與車用ASIC設計領域具領先優勢。儘管美系IDM客戶的專案需求可能不足以支撐2025年營收大幅成長,但2026年CSP客戶次世代AI ASIC專案將顯著放量,有望重回強勁增長。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