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歡迎您使用群益社群平台所提供的各項金融資訊服務,為維護您的權益,使用網站請閱讀以下聲明,使用者將視為同意本網站各項聲明:
群益社群平台及其資料提供者、合作結盟廠商與相關電信業者網路系統因硬體設備之故障、失靈或人為操作上之疏失導致傳輸無法使用、遲延、或造成任何資料內容(包括文字、數字、圖片、聲音、影像)遺失中斷、暫時、缺漏、更新延誤或儲存上之錯誤,群益社群平台均不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站上所提供之投資建議及參考資料內容,不得作為任何交易行為之依據,使用者依建議或資料內容進行任何投資行為所產生之風險及盈虧,均需完全自行負擔,群益社群平台不對使用者之投資決策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中之所有鏈結可能連結到其他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對被鏈結之該等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上所提供之產品、服務或資訊,群益社群平台概不擔保其真實性、即時性、正確性及完整性。
群益社群平台對於第三人透過本網站銷售的任何商品,或提供之各種商品促銷資訊及廣告,群益社群平台均不對其交易安全、商品及服務內容負任何擔保責任,其間之所有交易、擔保、賠償責任及售後服務皆係存在於使用者與商品或勞務提供者之間,使用者應事先詳讀各項規格與活動說明,交易期間如因商品或服務提供者發生任何變故或產生糾紛,群益社群平台不負任何責任。
使用者同意群益社群平台保留修改本聲明之權利,修改後之聲明將公佈於群益社群平台上,不另行個別通知使用者。
使用者之發言不能涉及招攬、投顧行為、抬價、點位等內容(涉及個別期貨交易契約未來交易價位之研判、建議或提供交易策略之建議),若有發現此行為本網站對其留言不負任何責任,並將會刪除相關資料如文字、圖片或檔案以及會員身分。
日本兩大車商本田(Honda Motor)及日產(Nissan Motor)23日宣布,雙方進行合併談判,預計2025年6月達成最終協議,新公司計畫於2026年8月於東京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日產聯盟成員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將於2025年1月底決定是否參與這項計畫。
業者推估,兩家公司合而為一,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合併後營收目標約30兆日圓(1,910億美元),營業利益目標為逾3兆日圓(約191億美元),僅次於日本豐田與德國福斯。
依照目前市值估算,本田、日產與三菱三家公司合併後可能成為市值超過500億美元的大型企業。
雙方將成立一家共同控股公司來整併業務。本田初期將領導新的管理團隊,同時保留各自公司的理念與品牌。
本田及日產表示,23日雙方簽署MOU正式啟動合併協商,預計於2025年6月簽署最終合約含股權轉讓計畫,2026年4月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新公司計劃於2026年8月於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本田執行長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表示,雙方先前合作獲得良好成果並成功提升效率,「綜效超出預期,促使我們推動合併計畫」。
本田與日產尋求合併的消息於12月初傳出。部分媒體報導,促成雙方更緊密合作的推手是iPhone製造商鴻海集團,後者一直想與日產結盟。
日產與法國雷諾及三菱汽車早已有聯盟合作關係。日產是三菱汽車大股東、持股24%,與雷諾有15%交叉持股。
這也意味著,日本汽車業未來將由兩大集團主宰,也就是業界龍頭豐田以及本田與日產合併之後的新集團。若以2023年來看,豐田全球汽車產量高達1,150萬輛,勝過本田、日產與三菱加總的約800萬輛(本田400萬輛、日產340萬輛、三菱略高於100萬輛)。
本田及日產的合併計畫獲得日本政府支持,後者正想方設法維持日本身為汽車製造領導國的地位。中國大陸在汽車與電池等零件(日本過去稱霸領域)的影響力日益擴大,令日本官員感到十分擔憂。大陸2023年出口汽車數量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