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策 成海運運價風向球

海運業緊盯美國總統川普在關稅、戰爭兩大政策風向球,將決定運價走勢。業界表示,關稅新政是否可以催出提早出貨潮,將以農曆年後大陸工廠復工出貨量,為先期觀察指標;以哈停火協議首階段生效,胡塞稱將停止攻擊非以色列商船,在預期心理下,運價易跌難漲,歐洲線首當其衝,但要重返紅海為時尚早。

 貨代業者指出,第一季是傳統海運淡季,加上亞洲農曆過年將至工廠休假,本周運價持續下修,大陸工廠通常在元宵節過後陸續復工,若無突發變數,預估運價回升可能要看到3月中下旬。

 因應農曆年後航班備貨囤貨,貨代業者透露,一些航商通知21日起,美西線實收價(每40呎櫃長約價與現貨價的配比價)下修至3,400~3,500美元,非聯盟船運價下殺至約3,000美元,美東線降至約4,600~4,800美元,歐洲線跌多來到約2,500美元。

 若川普關稅新政可以催出貨量,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等人士預估,政策落實可能會到5、6月,此前將迫使工廠提早出貨,或可讓4、5月運價有撐,卻可能是寅吃卯糧,待高關稅上路,貨量驟減將加劇運價波動。

 歐盟2024年對大陸進口電動車加徵最高35.3%的反補貼稅,曾在5~8月間引發搶運潮,每40呎櫃可以裝載2~3輛電動車,不過到10月底歐盟開始加徵反補貼稅,11月自大陸進口電動車占比即寫下全年最低紀錄。如今大陸比亞迪、吉利等電動車大廠紛紛自購滾裝輪船載運,業界憂2025年歐洲線運價堪慮。

 另一海運界焦點,是胡塞組織19日稱將停止攻擊行經紅海的非以色列商船的聲明,若緩解紅海危機,促使船舶復航,屆時市場運力多出近10%,運價戰一觸即發。

 對此,謝志堅研判,航商會先按兵不動,因胡塞組織聲稱將觀察後續發展,包括以色列是否撤軍、維持加薩人道運輸暢通,如果都可落實,胡塞可能就此真的停止攻擊。屆時船隊復航紅海最快在二到三個月後,在貨主預期下,航商先面臨運價易跌難漲的現實,在運價不高卻要負擔繞行成本下,將加速船舶返回紅海。

 陽明、萬海等航商表示,針對中東情勢變化,將以人、貨安全為優先考量,並參考保險公司評估、租船的船東態度等,在確認安全無虞下,才會考慮重返蘇伊士運河,目前將依停火協議發展審慎評估。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