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旺 景氣紅燈高掛

內需發威,成功補位短期經濟推力。國發會5日發布2024年12月景氣燈號,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38分,較上月增加4分,燈號轉為紅燈,為2024年的第三顆紅燈。

 景氣信號好轉的主要因素,國發會分析有三因素:一、AI應用需求強勁,二、年底旺季需求,三、農曆年春節前備貨效應,多集中在國內需求的生產、銷售與消費信心的回升。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指出,景氣對策信號的九項構成項目中,12月的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銷售量指數均轉呈紅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轉為黃紅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轉呈綠燈,4個項目的分數各增加1分;其餘5項燈號維持不變。

 回顧2024年國發會景氣燈號,曾分別於6月、8月,及12月三次亮出代表繁榮的紅燈,邱秋瑩表示,雖然沒有延續亮出紅燈,期間回到黃紅燈時景氣信號分數也仍維持住、沒有重挫,表示景氣是轉折向上、卻沒有過熱現象。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邱秋瑩表示,12月年底適逢年節備貨效應,企業信心看好景氣的占比也上升,多項指標顯示為內需暢旺帶動景氣,同時指標不含趨勢指數為105.20,較上月升0.61%,顯示當前國內景氣維持成長格局。

 國發會並指出,我國在AI供應鏈中具競爭優勢等,有助於我國外貿持續穩定成長;而投資及消費的內需領域,國際雲端產業資本支出擴張,半導體供應鏈擴大高階產能及研發支出,加上國際大廠加碼對台投資,以及企業投入低碳與數位轉型,強化投資注入。

 消費方面,隨國內就業市場穩定,基本工資調升及企業獲利轉佳,將有助企業調薪及獎金發放意願,加上政府持續推動所得稅制優化及減輕人民負擔措施,提升可支配所得,後續將挹注民間消費成長。

 但12月景氣指標中的領先指標續呈下滑,邱秋瑩強調,尤其是出口相關的外銷訂單動向指數較為明顯,仍須密切關注後續變化,無法預估這次紅燈是否也是「閃燃」,今年1月,進入美國新一波關稅措施、全球貿易壁壘加劇,加以地緣政治風險尚存,對國內經濟影響仍須密切留意。

(相關新聞見A6)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