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官員談關稅戰:對中首階段貿易協議 將重審

美國重新關注2020年簽署的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美國貿易代表提名人葛里爾(Jamieson Greer)6日於參議院確認提名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應與中國建立更平衡的貿易關係,預告將檢視中國違反首階段經貿協議情形,並應防止中國貨品「搭便車」輸入美國。

 綜合外媒7日報導,對中國立場強硬的葛里爾,曾為川普首任任期時貿易代表萊海澤(Robert Lighthizer)的副手,不僅深入參與制定美國對中國關稅計畫,亦曾參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USMCA)重新談判。如今美中貿易戰2.0開打,再加上此前美中貿易糾紛未了,外界關注葛里爾就任後對中動向。

 葛里爾6日表示,需與中國建立更加平衡的貿易關係,包括要求中方降低關稅和減少非關稅壁壘,並將檢討中方違反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情況;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也需重新審視,以防中國等「搭便車」享受免稅待遇。

 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曾使貿易戰稍停,中國協議於兩年間履行數項對美貿易承諾,包括增加對美商品採購等。但在新冠疫情和國際局勢嚴峻背景下,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協議到期,中國僅完成採購目標的57%,且遜於貿易戰前中國對美採購規模。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擴大,葛里爾指出,上任後將於短時間內審視相關影響,評估具有巨額貿易不平衡的國家是否存在不公平的貿易行為,若相關國家想繼續進入美國市場,則需要更加互惠。美國將重整國際貿易關係,不僅是消費國,應該是生產國。

 另一方面,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6日也指出,中國經濟處於嚴重衰退中,正在經歷通縮,並試圖透過出口來擺脫困境。儘管美國的關稅政策可能導致價格出現一次性調整,但由於中國產能過剩,「無論關稅水準如何,它們最終都會消化相當多。」隨著「G2」貿易戰火升溫,全球業者加緊應對。Puma執行長佛朗德(Arne Freundt)表示,該公司美國市場日益依賴越南和印尼等地的供應商,相比過去運往美國的鞋履有30%來自中國,如今只剩下10%,以因應不確定的貿易環境及對消費者行為的連鎖效應。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