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美國製造 傳美方三劇本施壓台積電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與「美國製造」政策推動下,「台(積電)英(特爾)配」攜手傳言甚囂塵上。市場傳出,川普政府將目標瞄準台積電,希望以「不收購」為前提下,支援英特爾、加速先進晶片在每製造腳步,重振雄風。消息人士透露,美方給台積電三項方案,一是在美建立先進封裝廠,二是與美國政府及多方合資入股Intel Foundry業務,或直接由英特爾承接台積電在美客戶後續封裝訂單。

 儘管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曾強調並不考慮收購英特爾晶圓廠,然面臨政治壓力情況下,台積電抉擇艱難,需求政府全力支持。

 英特爾及台積電13日皆不對市場傳聞進行回應。

 Omdia分析師林信良指出,去年初聯電已與英特爾合作12奈米,在該合作基礎上,可往更先進製程前進,並不是壞事;去年底AIT即拜會聯電,估計有利深化雙方合作,聯電省去龐大資本支出、在先進製程取得練兵機會。

 他認為,這恰恰反映台廠在晶圓代工管理已形成Know-how,有利帶入更多台系業者打入美國半導體生態系,未來如設備業者鈦昇、ASIC公司智原、再生晶圓供應商昇陽半都有望入局。

 半導體業者透露,英特爾內部並不知情相關計畫,近期在新管理團隊接棒後,積極採取多項措施,增加資本來源。然而在各項產品市占率,競爭對手AMD緊追其後,據研調機構數據指出,AMD去年第四季伺服器產品營收達35.5%,再創歷史紀錄。

 半導體業者指出,為急於重振美國製造,川普政府採激進措施,希冀由晶圓代工技術領先業者支援美國製造轉骨,且是以自家晶圓廠,非海外業者美國產能。

 英特爾與台積電既競爭且合作,如去年的Arrow/Lunar lake 處理器就由台積電N3B操刀,台積電也參股Intel光罩服務。供應鏈透露,在美增設先進封裝廠為可行且傷害最小之方案,然而川普是否滿足於此,有待觀察。

 市場傳出「台英配」的諸多版本,無論雙方在美成立合資公司/技術入股,或由英特爾承接後段封測方式,則有違純晶圓代工商業模式,會使客戶信任度流失,對手AMD恐將率先跳腳;除此之外,每家代工廠使用的設備、流程皆不同,磨合所需時間並不會比台積電蓋廠快。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