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催動 台達電上半年穩增長

AI訂單加持,台達電董事長鄭平表示,預計今年上半年營收將優於去年同期,第一、第二季均呈現年增長,AI相關產品營收占比已超過10%。

 針對美國對中美墨等地啟動關稅政策,鄭平指出,泰國、新加坡等地的相關政策尚未明朗,難以預測,但預計今年關稅可能較往年提高。

 台達電27日召開法說,去年公司營收與獲利雙創新高,每股稅後純益(EPS)達13.56元。

 鄭平強調,AI動能確實強勁,台達電主要成長動力來自電源和ICT(資通訊)部門,觀察今年下游客戶需求,情況相當不錯。由於新晶片架構複雜,新產品存在學習曲線,供應鏈若出現問題,可能導致出貨延遲;生產順利時,則需加速供貨,這對供應鏈構成挑戰,且難以預測。

 台達電今年資本支出達382億元,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主要用於自動化設備的更新換代和購置新大樓。鄭平表示,今年的資本支出仍將維持高水平,但總額應不會超過去年。

 鄭平坦言,上半年營運發展及需求強勁,惟目前還看不到下半年情形,也有可能出現不可預測的變化,然台達電手握電源供應及散熱專案訂單,且電源與零組件、基礎設施的業績皆明顯成長,相關動能仍備受期待。

 AI伺服器產品方面,台達電旗下散熱產品去年的營收貢獻程度尚不到1%,不過隨著GB200伺服器放量,1月營收占比達6%~7%;電源方面,因產品種類分散,內部尚未有相關計算,但去年整體AI相關產品約占總營收10%。

 台達電散熱產品元件主要在中國生產,台灣負責鰭片生產與組裝,後段機櫃則在美國製造。公司計劃在泰國建立散熱元件及前段組裝產線,亦不排除在台灣與泰國設立部分組裝產線。

 電動車部分,儘管長期而言電動化趨勢不會改變,鄭平仍保守看待「沒有明顯的成長」,不過台達電已在新能源領域耕耘10多年,具有先進優勢,拚今年車用事業持平;新事業發展上,鄭平預告未來3年將加大氫能投資,預計2026年底會建立氫能試產線,盼逐步成為營運成長動能之一。

 此外,台達電旗下再生能源售電業子公司台達能源27日宣布,與國泰人壽簽署長達10年的綠電合作協議,預計在10年合約期間,為國壽提供超過1億度綠電,同時運用自主研發的軟體,提升發電及用電行為匹配度,優化綠電轉供成效。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