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毓仁:保留球權 爭取台美互利

台積電宣布在美擴大投資,引發震撼。美國華府哈德遜智庫資深研究員許毓仁4日接受本報專訪表示,這是台灣處於最壞情境下的最好選擇,因為這幫助台灣在川普政府脅迫晶片過程時,確保「有牌可打,球在手上」,更可以避免被美方脅迫入主英特爾。

他說,台積電已提供川普政府要的「數字」 1,000億美元用於建三座新晶圓廠和研發中心,但投資細節部分,將會是台積電最重要的戰略布局。

許毓仁指出,我政府現在的工作,應是協助台積電如何把球打回去,要求美國官方作好晶圓新廠的配套措施,包括美國晶片法案2.0,為未來台灣供應鏈赴美有更大的便利與優惠。

曾在立法院參與政策協商的許毓仁,在華府智庫擔任政策研究員多時,因此更能了解美國政府思維,台積電承諾的投資,解決了川普對台灣最在意三件事:美台貿易逆差,百分之百美國製晶片,國防預算占GDP 3%。

許毓仁指出,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產業舉足輕重,美國高度依賴台積電,但自身又無法完全取代台積電的供應角色,因此自川普第一任時,就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據當時應允的600億美元蓋三個晶圓廠,到川普第二任都還在進行,川普不願意看到這項政績被拜登政府拿走,才會再度要求台積電要有新動作。

他表示,台積電與美方其實談了很久,「這次的宣布是比外界預期的快」,至少具體且量化的投資計畫讓川普滿意了,確保台積電能降低美國政策帶來的潛在風險。同時,他強調,台灣製晶片實際上也是美台貿易逆差的主要部分,台積電此舉也解除川普盯上台灣晶片的壓力,在面對的不確定性大幅降低,不至於在與川普交手時,發生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說的「你已經沒有牌可打了」的困境。

對政府可採行的作為,許毓仁表示,應協助向美國爭取晶片法案2.0給台積電,幫台積電要求美國官方提供足夠技術人才;也可以從川普最在意的能源供應著手,向美方爭取提供台灣能源保證供應30年合約等。他說,「畢竟川普是一名商人,我們要的則是資源安全的保證。」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