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違24年!我對美出口超車陸港

台灣出口市場大洗牌。財政部7日發布2月進出口統計,對美單月出口值117.73億美元,寫下單月次高紀錄,更以0.54億美元的差距「超車」陸港的117.19億美元,暌違24年後,美國重返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地位。

財政部統計顯示,前二月台灣對美出超135.69億美元,同樣超越陸港的103.66億美元,是財政部1993年發布進出口統計以來,同期首見對美出口高於陸港。相關數據反映台灣出口重心已自陸港分散,又以美國至關緊要。

財政部表示,過去台灣對陸港市場依賴甚深,占台灣出口比重長期在4成左右,但隨中美經濟對峙、供應鏈重組和大陸內部成長降溫等原因,加以AI商機推波助瀾,對美出口扶搖直上、對陸港表現則相對疲弱。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財政部指出,對美中相關出口的消長,可以中性偏正向看待,且如果加計對墨西哥出口的部分,多也是為了出口美國,廣義的對美出口說不定早就超過陸港。

財政部統計,前二月對美國及東協出口規模各為202.28億美元和159.83億美元,續創同期新高,對前二月總出口年增16.8%各貢獻6.9個百分點和3.8個百分點。對墨西哥出口也因川普效應續增,前二月年增3.2倍。

至於對陸港和日本出口,前二月也都受惠AI商機而成長,僅對歐洲出口獨憔悴。

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分析,五大市場中的四大都受惠AI浪潮,出口商品主要引擎也集中資通;歐洲則是因俄烏戰爭、大陸汽車低價競爭而火力不足,另外也可能和資通供應鏈的產能調度有關。

進口值的部分,財政部表示,受到AI供應鏈影響,前二月自韓國進口值79.37億美元、年增58.8%,韓國占總進口比重提高至12.5%,從萬年老四的地位,「超日趕美」,躍居台灣第二大進口市場,僅次陸港。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