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大漲救台電? 先闖過這一關--電價公式「平均電價漲幅最高3%」規定

電價費率審議會預計4月召開,電價可能調漲的說法喧囂塵上,盛傳根據電價公式,合理漲幅接近1成。據了解,電價費率審議會的會前工作小組尚未啟動,但不論調整版本為何,若要通過超高漲幅,首先要克服的,是突破電價公式「平均電價漲幅最高3%」關卡。

 電價公式規定,每次電價費率審議會決議的最高漲幅上限為3%,亦即全年兩次調整漲幅上限為6%。但2022年間,經歷「連八凍」後的電價,以燃料成本上漲等理由調漲四次,包括2022年7月平均調漲8.4%、2023年4月平均調漲11%,2024年4月平均調漲11%等。2024年10月民生電價凍漲,但產業電價平均調漲12.5%,都超過電價公式調幅上限。

 經濟部提供給立法院的報告中說明,調整上限有「但書」,即當「供電成本持續大幅上漲或下跌時」,授權審議會不受3%調幅限制,審議會認為,2022年起面臨國際燃料價格大幅高漲,符合該但書,因此出現多次「超長漲幅」。

 據經濟部油價資訊管理與分析系統,國際原油價格並未「飆高」,布蘭特原油2025年以來皆低於台電去年審議資料中所預估,2025年全年油價每桶88.42美元,因此恐無法滿足「供電成本持續大幅上漲或下跌」時,漲幅超過3%的條件。

 另外,電價調整除考量社會經濟狀況,也要考量台電營運。電價公式中的計算項目,包含「公用售電業合理利潤」,該合理利潤例如依台電績效表現,以投資報酬率3%~5%計算。據台電2024年度財報,累積虧損4,229億元,負債比率92.7%,為營運狀況的考量因素,可能影響到電價公式計算結果。但如何計入公式,尚無具體的規定。

 經濟部官員表示,經濟部與台電若要爭取再次突破電價公式3%的漲幅限制,須提出合理說法說服審議委員。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