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韓差很大 台電力爭電價合理化

電價費率審議會將在3月底召開、新電價4月上路,台電未拿到共2,000億元的預算撥補,其財務困境可能反映在電價調整上。台電董事長曾文生19日親自說明電價評估背景,他指出,相較於台電在全球燃料成本大漲時,因承擔政策任務,電價沒有漲足,韓電(KEPCO)則是連漲三年,尤其住宅用電費率差異甚巨,希望我國電價亦能走向合理化。

 曾文生表示,台電與韓電同屬於國營單一事業,較適合比較;對比從2022年就開始如實反映電價成本的韓電,至2024年,我國住宅電價平均每度2.77元,韓電則有3.98元,工業電價我國平均每度4.27元,韓電則為4.98元。

 據估算,若台電以韓電的電價收費,2023與2024年能有296億元及1,539億元盈餘,曾文生指出,正因過去沒有合理反映電價,才會虧損至今。我國與韓電差距最大部分就在住宅電價,曾文生希望電價結構能走向合理化。

 曾文生表示,在疫情期間全球燃料成本大漲的時候,我國電價從未漲足,目前燃料成本雖有下跌,但比起疫情前的水準仍屬高點。

他進一步說明,在疫情前五年,燃煤價格每公噸80美元、天然氣則為每度新台幣9元;2021年燃料價格開始劇烈波動,2024年燃煤價格每公噸144美元、天然氣每度新台幣14.51元。台電預估,今年燃煤價格每公噸120~130美元、天然氣每度新台幣15.4元,燃煤成本仍高於疫情前水準6成、天然氣則高於疫情前7成。

 曾文生也指出,中央銀行亦認可過去這段時間電價抑制物價的努力成果,代表台電確實發揮了政策功能,台電也背上6,000多億元的政策虧損,如今讓政府彌補台電政策虧損,是一種方式,而另一種方式,就是不考慮通膨影響,以調整電價的形式讓全民承擔,他認為前者是比較合理的做法。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